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 观众在哪里,戏就送到哪里

2020-12-10 11:53  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记者 郑海鸥

  近日,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潜江市花鼓剧团)“红色轻骑兵”来到了潜江市龙湾遗址,连续演出十余场次。一出出好戏演得精彩,群众看得高兴、听得入迷。

  “近十多年来,我们始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基层一线、田间地头为人民群众送戏演出,足迹遍布江汉平原各市、区、镇、村组,年均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主题展演等各类惠民演出约220场、惠及群众30万人次。”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院长徐中兵说。

  “观众在哪里,戏就送到哪里。”徐中兵说,“每次演出的交通运输、装卸舞台、饮食生活,我们都全部自理,不给老百姓增添丝毫负担和麻烦。我们坚持以精致的艺术质量和最强的演艺阵容,为百姓演出。真正做到城镇演出和农村演出一个样,观众多少和条件好坏一个样。”

  剧院拥有多个国家一级演员和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他们带头深入田间地头为人民献艺。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为年轻演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在群众中赢得了口碑。

  根据乡镇、村庄的人口疏密、演出条件等情况,剧院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演出安排,组织规模大小不一的演出团或小分队奔赴各地开展活动。下乡过程中,剧院都会携带简易《演出节目单》与《下乡演出意见问卷》,问卷中涉及对剧目安排的建议以及对演员表演情况的评价,根据老百姓的反馈,剧院会及时调整剧目,打磨提升演出水平,让下乡剧目由“派单”向“点单”转变。

  江汉平原有众多民间花鼓戏班,剧院在送戏的同时,对当地戏班进行帮扶,在表演、唱腔等方面积极开展辅导和培训。

  “花鼓戏既要巩固扩大中老年戏迷群众,也要培育青少年戏迷。”徐中兵说,剧院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推“青春版”和时代感强的剧目。此外,通过戏曲进校园、名家上讲台、学生建戏社等各种形式,培养娃娃戏迷。

  剧院还联合潜江市电视台开办了每月一期的花鼓戏电视课堂《魅力花鼓》,戏曲名家通过采访、表演、现场授徒等多种形式,传授花鼓戏知识,带动花鼓戏传习、学唱。

  青年演员谢婷婷说:“演好戏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舞台不只在剧场里,也在田埂上,观众的掌声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也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送下去的同时也“采上来”。送戏下乡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是演职人员深入体验生活、积累艺术素材、生发创作灵感的重要机会。2019年,剧院创作了现实题材剧目《河西村的故事》,不仅收获了广大群众的好评,还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奖、第三十四届田汉戏剧文学奖。目前,《河西村的故事》已进行惠民演出50余场,“我们还在不断地演中改、改中演,为人民群众奉献高质量的艺术精品。”徐中兵说。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中波作家线上对话 关注女性文学的平等和差异
下一篇: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唐三彩制作技艺》开课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