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卫视官方微博介绍,此次端午节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创新采用了网剧+网综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4条平行且交错的故事线,讲述《唐宫夜宴》前传故事。而除了这部让人拍案叫绝的水下舞蹈作品《洛神水赋》外,“端午奇妙游”的其他节目也毫不逊色:再现端午前夕祭祀盛景,融合祭祀、舞蹈、杂技、击鼓、凑乐等元素的《龙舟祭》;为观众呈现了兰陵王波澜壮阔一生的《兰陵王入阵曲》;将傀儡戏与舞蹈融合,场景梦幻的《唐印》;再现中医文化魅力的《医圣传人》;以及梦回大唐盛世,再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人间绝色的《丽人行》……


《洛神水赋》
一位和笔者相熟的河南卫视编导在13日凌晨发朋友圈,“你兜里的牌快被别人打光了,但每张都没有浪费,炸一波,转圈响。”感喟之外,显然这套既轻骑独进,又是组合拳招呼的矩阵传播策略再次奏功。而以《洛神水赋》作为“奇妙游”的第一站,显然既着眼于水下舞蹈特摄本身的奇观性“戏睛”,更是向作为文化大省的河南,“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历史悠久的河洛文化致敬。
《洛神水赋》何灏浩定妆照 图自受访者微信朋友圈
“这些旁人看来无意义的事情,今晚惊艳了无数人”
“美人鱼”何灏浩 受访者提供
练习水下舞蹈首先是要克服水流的阻力。在陆地上,谁都能轻轻松松站在原地转上几个圈,但在水下转个90度就非常难。更何况既然是舞蹈,手眼身法步一个都不能少,在《洛神水赋》中我的装扮其实参照了菩萨的造型,两只手要保持“清莲花手”的造型,一上一下很有古典韵味。在水下尝试不同的动作和不同动作间的衔接,要领在于减少不必要的碎动作,另外就是要看起来稳在池底。这并不是脚在池底全程不离地,人类都有飞翔的梦想,水下舞蹈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借助水的浮力,让演员悬停在水中,去展现类似“飞天”优美的舞姿。但当你想完成一连串的舞蹈动作,水的阻力又会成为必须克服的障碍。这除了需要相当的肢体力量,更要懂得在水中借力使力。
何灏浩作品《光》 受访者提供
《洛神水赋》的编导郭吉勇@斜杆玩家吉叔,之前就拍过一部水下舞蹈作品《卷珠帘》。这次拍摄是上个月开始筹备,拍摄地点选在上海水下拍摄基地“图工摄影”,那个水池深度是4.5米,长宽在5米左右。从6月3日起连拍了三天,我合计在水下呆了26小时。每次下水大概有50秒的时间,完成一个舞蹈段落,这些动作都是大家根据《洛神赋》等文献里面的讲述,一起商量出来的,比如在水下做出蹬地的动作,在水下挥手做出展翅(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