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企业 > 正文

美国为什么对中国制造业如此恐慌?

2020-01-29 12:58   美国新闻网   - 

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十分享受并已经习惯霸主的感受,而且要求保持与挑战者相当的优势地位:军事领域必须拥有“代差”(例如五代战机对四代战机)、经济领域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绝对优势(挑战者不应该超过美国的70%)等等。
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GDP接近美国的70%,美国胁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衰退;苏联军事接近美国水平,美国采用“星球大战”和冷战对抗等手段,拖垮苏联。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接连遭遇反恐战争挫折、次贷危机爆发等影响,经济金融的实力和影响力受到重大冲击。更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快速崛起,美国感受到战略竞争对手对霸权地位的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当选,以及一系列任性的国际行为,背后折射出美国精英阶层的集体焦虑与恐慌。
 

 

美国是世界农业最强大、全球最主要出口国家,主要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高粱、小麦等。世界四大粮食公司控制了全球近70%的粮食交易,其中三家是美国公司。美国还通过对全球的粮食期货和期权市场的控制,影响全球粮食交易和价格。

 
美国是全球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中,美国的会计、法律行业无人能及,标准普尔、惠誉和穆迪,可以对世界起到呼风唤雨的作用。美国的金融更是独霸全球。美元作为全球的最大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独享全球“铸币税”;美国绝对控制全球国际金融机构。
制造业是美国强大的根基,美国从1895年到2009年,在制造业世界第一的位置上持续了114年。强大的制造业一直是美国财富和权力的关键特征。世界强国兴衰更替的历史表明,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没有一个强国构建在虚弱的制造业基础之上。蒸汽机的发明触发工业革命,奠定了19世纪英国经济强国的地位;化工等技术的进步带来近代重化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德国20世纪初的崛起;半导体和网络技术的先后突破引发信息技术革命,确立并保持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的领先。

 

 
不过,也许是美国决策者的疏忽与过失,也许是中国的崛起,也许是以上两个或多个共同的因素,使得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加速下降。2010年,中国夺得制造业世界第一的位置,其中,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加之体制优势,中国制造业快速扩张,不断挑战西方国家的神经。
如果说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制造业主要依靠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取得竞争优势,西方国家还可以容忍。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先后推出系列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国家战略,包括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国务院通过《中国制造2025》、2017年《人工智能业发展意见》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明确提出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赶超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
美国政治精英感受到中国制造业从数量向质量的赶超有失控风险,进而开出精算的处方:让渡低端、共享中端、遏制高端。近期特朗普公布的制裁清单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高端制造业软肋在哪里?

先进制造业的竞争,是制造业体系和核心技术创新的竞争,二者缺一不可。同其他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最大的优势是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国防工业的表现尤为突出。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无法制造五代隐形战斗机,无法独立研制航空母舰,及美国难以发展高铁产业的原因。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既因为国外的封锁,也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因素,还得益于“三线”建设的成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在全球产业的资源板块、制造板块和金融板块国际分工强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体系更是得到全面发展。制造业体系完整,容易获得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但在全球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制造业的竞争转向高端的竞争,核心技术创新成为强国之间制造业竞争的杀手锏。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国家制造业的全球竞争策略,必须同时保持体系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双优势策略。
受到系列主客观因素影响,中国技术优势是制造业的软肋。全球化时代的“市场换技术”的成功,使得核心技术开发对企业构成的压力不足,中国政府和企业已经认识到技术创新问题的迫切性,开启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工程。
美国采取美国优先和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大棒直指中国核心行业、关键企业、要害产品,充分表明中国高科技产业链的脆弱性。失去核心技术,往往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虽然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具有较强的规模和成本优势,技术和工艺整体水平具有质的跨越,但是核心(芯)环节还有较大差距。
芯片作为工业的最高端环节,中国有90%以上依赖进口。芯片和集成电路、半导体产品进口规模第一,即使中国的先进战斗机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战斗机的心脏“发动机”仍然是短板。

 

 
此外,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工业的基础,中国是世界石油第一大进口国,表明本身工业基础支撑的脆弱性。不难看出,虽然中国制造业获得了大国竞争地位,但是先进制造业的资源端和技术端,仍然未摆脱软肋的约束。
全球化时代的封闭与封锁带来的往往是双输。即使是科技和产业最强大的美国,也不可能与世界脱钩。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市场脱钩的代价与成本更不可估量。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底气,来源于自身庞大的消费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强大的技术和人才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开启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美国在中国身上复制美日贸易战、美苏贸易战的案例将难以奏效。
中国不但具有市场潜力优势,更具有体制和制度优势,也更具有对抗封锁和制裁的独特经验与成就。正是因为国外的封锁,才有“两弹一星”的成功,正是因为西方的“武器禁运”,才有今天的世界最先进的五代战斗机列装,才有航空母舰、驱逐舰“下饺子”;正是因为欧美大国的航空航天排斥,才有今天的“北斗”成功组网,才有太空试验站的成功探索。中国在量子通信、5G等领域已经实现全球领先。
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与脱钩,不但使得美国快速失去中国的庞大市场,更会失去技术的领先优势。中国经过卧薪尝胆后的技术追赶成功,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科技霸权将加速衰落。中美科技与市场的深度合作必然成为双赢,美国单方面的与中国脱钩不一定是双输,短期会给中国造成阵痛,长期则会加速中国的科技创新。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让美国车迷疯狂的福特Bronco到底是啥来路?
下一篇:美国国家制造业如何重回巅峰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