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健康 > 正文

中国专家发现国人前列腺癌治疗效果差的原因:BRCA2基因突变率高

2021-07-17 14:56    张燕玲

  上海7月9日电 (陈静王广兆)当下,前列腺癌成为威胁中国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杀手。在9日举行的2021浦江前列腺癌高峰论坛上,记者了解到,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U)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定伟教授领衔的中国人群胚系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中国高危及转移前列腺癌人群的BRCA2基因突变率更高,从而导致较差的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证实了中西方人群在基因遗传层面的相似性,并定义了中国人群优选基因检测的范围。“此系列成果从基因层面取得突破,将有望改变中国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效率低、手段单一、副作用大等现状。”叶定伟教授表示。

  近年来,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不断攀升,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作为亚太前列腺协会(APPS)候任主席的叶定伟教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但在中国,这一数字不足70%。叶定伟直言,“导致国人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初诊早期患者比例较低,近70%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大量晚期患者无法获得良好生存。”

  据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前列腺癌患者早期比例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早期筛查的普及。针对前列腺癌筛查不足的现状,叶定伟教授团队探索采用前列腺癌精准筛查基地+前列腺癌精准筛查服务站的模式,将区域医疗中心的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相关项目三年来,覆盖上海全区域,精准筛查3500余人,大部分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根治手术,有效提高了这些“潜伏”患者的5年生存率。

中晚期前列腺患者常常需要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性的治疗,精准的分期和相应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其生存状况。 肿瘤医院供图
中晚期前列腺患者常常需要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性的治疗,精准的分期和相应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其生存状况。 肿瘤医院供图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多学科(MDT)团队在首席专家叶定伟教授带领下,针对国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困境”,革新了筛查标记物的选择,率先推广前列腺癌社区筛查模式,采取全程化精准治疗模式,在保证患者长期生存的同时,提升尿控功能和性功能的恢复。据介绍,目前,在该院,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82.6%。

  “目前欧美国家将PHI(前列腺健康指数),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该指数可以更精确‘识别’那些迫切需要穿刺的人群,精准‘揪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叶定伟教授亦直言,“但遗憾的是,此前在亚洲人群中缺乏相关研究数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项由叶定伟教授发起的临床研究纳入了上海、香港两地数百名患者,发现在亚洲人群中应用PHI同样可以减少过度穿刺活检。叶定伟告诉记者,其团队还通过一项中欧合作的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东西方人群适用的PHI临界值指标有明显不同。该项研究率先揭示了东西方PHI检测参考值的差异,通过设置符合国人特征的PHI界值,为国人前列腺癌更有效诊断奠定了基础。“相比欧美国家,中晚期患者占据国人前列腺癌患者的最主要部分。中晚期患者常常需要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性治疗,精准的分期和相应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其生存状况。”

  当日,叶定伟教授表示:“常规的医学影像无法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精准分期,因而带来治疗的困难。” 叶定伟教授团队率先开展相关精准医学显像,让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有了更精细的分期,进而获得精准治疗的可能。据介绍,相关技术对转移灶检测率达78%,远高于传统影像的40%。

  在叶定伟教授看来,前列腺癌的治疗,不仅仅是要为患者延续生命,还要让患者能够有尊严的生活。通过一系列改良的精准手术方法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平台的加持,在肿瘤医院,前列腺患者5年生存率等多项指标,位居中国领先水平。

  2018年,叶定伟教授发起了线上的“中国泌尿肿瘤MDT平台“”。目前,该平台纳入了全国400余家医疗中心,先后有21家国际顶尖的泌尿医学中心入驻该会诊平台。(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中国专家新发现为胰腺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及思路
下一篇:AI赋能医疗数字化转型 全智能化健康生态浮现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