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热点 > 正文

今日小年|北京人过小年,二十三,糖瓜粘,滋味都在心里

2020-01-17 14:50  北京早知道   - 

小早 北京早知道
 
有一首童谣,是北京人打小儿就耳熟能详的: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童谣里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可是,到了生活里,最能给人以过年的真实感的,还得是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
 
您就看童谣里这杀鸡、炖肉、又蒸馒头的,不就都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吗?
 
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风俗里必不可少的一环,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新年要有新气象,小年意味着人们要为过年而准备起来,大扫除、准备食物,并期待辞旧迎新的重大节日。
 
一到小年,生活里的年味瞬间就浓起来了。
 
那么,咱北京人这么重视小年,是为什么呢?
 
小年,祭灶!
 
其实,从全国范围来看,被各地居民称做“小年”的日期并不统一。
 
北方当然基本就把小年定在了腊月二十三,而江浙沪包邮区则把腊月二十四和二十八都视作小年。
 
但是,到了南京,人们又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当作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而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年则是除夕。
 
到了今天,北京人默认的小年,那必须是腊月二十三。
 
小年里,最隆重的仪式莫过于祭灶,也就是拜祭灶王爷、灶王奶奶。
 
关于灶王爷的来历,也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炎帝死后所化,有说是姜子牙分封的战死将士,还有的观点认为,灶神其实一共有五位,可谓是众说纷纭。
 
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有一个名叫张郎的人,他好吃懒做,吃喝嫖赌,早年休弃了贤惠温柔的结发妻子丁香,娶了年轻貌美的海棠为妻。
 
后来,张郎陡遭变故,家财散尽,沦为乞丐。他挨家挨户讨饭的时候,遇到了过去的妻子丁香。
 
丁香一眼就看出这个乞讨者正是抛弃了自己的前夫张郎,却并未声张。而是给张郎煮了一碗面条,并在碗中放入了两人成婚时的簪子和首饰。
 
张郎吃到一半时,发现了首饰,他知道眼前的女人正是被他休掉的妻子。知道真相后的张郎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火塘中憋死了。
 
张郎死后,没有庙宇收留他,张郎的魂魄只能四处飘荡。玉皇大帝下界视察时,发现了张郎,由于两人同姓,便给他封了个灶王官的名号。
 
更有意思的是,据顺义当地的传说来看,这位灶王爷,可能还是北京人。
 
“灶王爷本姓张,家住张各庄,生在红山岗。”这是流传在顺义当地的一个顺口溜,说故事里的张郎,就生活在今天的顺义张镇。
 
经有关方面考察得知,顺义区有关方面已经将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成功注册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正史中,灶神也同样很有地位。
 
先秦时代,灶神还是一位女性神祇。祭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祭祀项目和活动之一,主持者也是女性。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有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汉代以后,民间传说里的灶王爷就变成了美男子。到了元代,又变成了身如黑漆,面似皂君的大汉。到了宋代,祭灶就简化到了和今天类似的地步。那时候的灶王爷,是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
 
《日下旧闻考·风俗》:“燕俗,图灶神鋟於木,以纸印之,曰灶马,士民竞鬻,以腊月二十四日焚之,为送灶上天。”
 
小年,祭灶有讲究!
 
北京人祭灶,一般是选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进行,叫“送灶”。在北京人眼里,送灶的仪式和贡品都有讲究!
 
传说灶王爷平日身负管着监察人间生活的职责,每年腊月二十三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作报告。
 
为了让灶王爷、灶王奶奶多给自己说点好话,在灶王爷回天庭之前,每家每户就得稍稍“贿赂”一下,也是讨个来年吉祥顺遂的好彩头。
 
给灶王爷的供品中,不用鸡鸭鱼肉、干鲜果品之类,更不用牛羊三牲,大部分都是各种各样的甜食。
 
祭灶时在神龛前摆上供品,包括一碟关东糖,一碟糖瓜儿,一碟南糖,一碟硬面饽饽,一碟马草马料,一碗凉水。到晚上祭灶时,点上“小双包”蜡烛。
 
稍考究一点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莲子八宝饭,他老人家就会更心满意足。灶王爷骑的神马,还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祭拜时点上三柱香,插入香炉。家里最有威信的男性带头,按辈分依次磕头祭拜。
 
祭拜后,要把关东糖在火炉上烤化,抹在灶王爷灶王奶奶嘴上,意思是用糖糊住嘴,见到玉皇大帝时嘴要甜,只说好话,不说坏话。
 
祭拜之后,将供品撤下,从墙上揭下灶王像和神龛在院中焚化,将灶王爷送走。祭灶活动结束以后,只等大年三十晚上进行的“接灶”,即摆放新请回的灶王马儿。
 
当然,到了今天,很多北京人不会再这么认认真真地送灶了。
 
一方面,对于普遍受到科学教育的年轻人来说,祭灶仪式里的迷信意味实在是不足取信。另一方面,咱们的日常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似乎也不必非得祈求什么了。
 
但是,人们心里对于新年生活顺利的期望,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永远都不会改变。
 
小年,准备过年啦!
 
小年,是大人和孩子们共同期盼的日子。
 
对于大人来说,到了小年,就该为过年准备,大扫除、买新衣、准备丰盛的佳肴,安安心心等着用最快乐的团聚时光,为一年作圆满的总结。
 
而对于孩子来说,小年是一个敞开肚皮吃糖的日子,馋了一年的麻糖、蜜饯,这一天能让人吃个够。就算过了小年这一天,后面也还有更多的好吃的等着呢!
 
01
 
大扫除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老北京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这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另外从这天起要准备做过年的吃食了。
 
02
 
吃麻糖、买爆竹
 
小孩子是最喜欢祭灶的,祭完灶,剩下的关东糖、麻糖、爆米花糖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食品。
 
到了小年,孩子们也能买爆竹和各种小玩意了。“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03
 
吃杂拌儿
 
到了小年,孩子们还能其实旧时咱老北京所谓的“杂拌儿”,其实是由多种干鲜果品掺在一起拌和而成。
 
据说清代时,将一些干果用蜜汁加工,成为色味俱佳的蜜饯食品,传说慈禧太后吃时很高兴,随口给起了个“杂拌儿”的名字,从宫内传到民间,成了北京一种独特风味的食品,也曾流向国内外,颇受人们的喜爱。
 
04
 
剪窗花
 
北京也有贴窗花的年俗。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也有人物等等,这些图案大多能沾上个好彩头。
 
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小年,滋味都在心里!
 
如今,当年那些吃着麻糖、杂拌儿的小孩儿长大了。可到了过小年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想买点儿麻糖吃。
 
现在市面上的糖果种类繁多,要说甜味、说口感,麻糖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小时候,麻糖在室温下轻微融化,黏在牙上,要一点点舔掉的乐趣,却是永远留在了记忆中。
 
对小年的怀念,也是如此。
 
时至今日,人们不必再眼巴巴地等着小年、等着除夕,才能吃到种种美食。但过去那种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起为过年做准备,期待新年新气象的心情,却是回忆中永不退色的闪光点。
 
人们总说年味淡了,是因为生活变好了,大鱼大肉不再少见,蜜饯甜食随时能够买到,新衣服也不必非得留着过年才穿。
 
但是,人们心底对家庭的依恋,对中华文化之根源的依恋,仍然以美好记忆的形式,长久地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准备过小年啦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纪念丨赵忠祥去世,几代人共同熟悉的集体记忆符号慢慢消失
下一篇:地图湃|8亿人住在活火山旁,为什么人类不远离它们?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