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瑞士游学实践:走进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

2020-11-13 10:03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游学实践:

  我与瑞士有个约会

  鲍佳音

  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习的李晨希参加了北大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与瑞士圣加仑大学国际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游学实践项目。在这段与瑞士有关的记忆里,最令她难忘的莫过于走进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部。日内瓦之行,像是一次穿越历史长河的对话。

  博物馆讲述红会发展历史

  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给李晨希留下了印象深刻的感官体验,纵向的组织发展历史、横向的红十字会关心的议题及其所从事工作……博物馆内来自十余个国家的红十字会相关物品,让参观者充分了解红十字会的历史。博物馆“内容震撼、形式多样”是李晨希的最大感受。

  这里珍藏的许多实物,见证着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从红十字成立、《日内瓦公约》订立,再到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地独立,再到如今红十字会面临的新挑战……

  同时,博物馆建立了资料库,专门收集某一时期狱中服刑人员与家人的来信,并介绍红十字会人员在保障这些沟通方面发挥的作用。

  为了让参观者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红十字会的工作内容,博物馆在策展中专门设置了互动角色扮演。参观者可以选择扮演志愿者、政府官员、无国界医生、工人等不同角色,从而了解灾后的物资调配、人员救治和重建工作。而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参观者能够与亲历者“面对面”交谈,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人道主义抽象的感情与理念得以感性直观地展示给参观者。

  感受人道主义的沉重分量

  最让李晨希惊叹的,是博物馆里这样一处布展:昏暗楼道中,从天花板垂下一条条长及地面的铁链,行至铁链之中,那种被迫与亲人分离的冰冷与无力感仿佛侵入肌体。

  “很多时候,未经整理提炼、而是还原到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个体身上的片段往往更有冲击力。”李晨希说。“红十字会博物馆就使用了相当多的片段故事来讲述该组织的精神。比如,一把诞生在监狱里的纸板吉他、一条涂满了口号的白色床单、贴满了一整面墙壁的儿童照片……当我们面对这些时,跨越语言、种族、时代的共情就变得顺其自然。甚至不需要去介绍红十字会的理念,人们都能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沉重分量。”

  这次海外游学让李晨希收获颇丰,她意识到国际组织不只注重大规模的群体问题,也不只关注体现组织自身价值。比如,就红十字会而言,面对弱势群体时,她更多扮演的是服务、保障而非操控、支配的角色,在面向群体的帮助之中也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尊重每一个人的意义与价值。

  “虽然未来不一定会从事相关工作,但我对国际人道主义组织这个领域有了更多的关注与了解,今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与价值,关注人的幸福,扶助弱者,都是一条不变的道德准则。”李晨希说。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唐振辉出任华社联络组主席
下一篇:柬埔寨著名侨领杨国璋勋爵因病逝世 享年87岁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