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纽约华埠:911二十年后冲击仍在

2021-09-13 09:01  侨报网综合   - 

▲于金山。(刘依玲摄)

于金山:华埠陷发展困局,华社经济中心地位失去不可逆

【侨报记者刘依玲纽约报道】“真的没想到,两栋大楼就这么塌了!”9·11恐怖袭击事件亲历者、纽约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表示,20年前的事发当天就如曼哈顿华埠社区的一个“分界点”,从繁荣扩张走向不振。尽管仍然是纽约市乃至全美著名的华裔社区地标,但华埠恐已丧失作为华人社区经济中心的地位。

于金山表示,回忆起20年前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当天,仍然心有余悸。那天正值一个初选选举日,当时孔子大厦作为下东城的其中一个投票站,聚集了工作人员和前来投票的选民。突然大家发现世贸中心北座大楼冒烟,最开始只以为是有直升机不慎撞到大楼导致起火,直到后来不多久世贸中心南座大楼被联合航空175号班机撞击发出巨响、随后两座大楼垂直坍塌,在场的目击者才惊觉事有不对,可能发生了恐怖袭击。

世贸中心两座大楼的惨状,从孔子大厦和林则徐广场看过去都清晰可见。袭击发生之后,孔子大厦也立即对大楼住户进行了紧急疏散,从楼上全部转移到楼下,防患于未然。由于恐袭事件,当时地铁、公交、汽车等地上地下交通全部瘫痪,成千上万的民众只得步行途经华埠走回家避难,期间有的民众前来借手机和座机打电话给亲友报平安,但电话线路却全都无法接通。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也给华埠带来持续性影响。事发后前几天,大量尘埃顺着风向吹向新泽西州,但受风向改变的影响,接下来数个月都吹向华埠及周边地区,社区蒙上一片灰尘,建筑外墙乃至建筑内部的通风系统都是尘埃,等到市府派发清洁剂和清洁资金,清理工作开展起来之后才逐步好转。

9·11恐怖袭击事件如同华埠社区的一个“分界点”,原本繁荣扩张、未来前景无限的华埠,不但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而且近20年来的人口普查也显示人口减少。后来柏路(Park Row)被封锁,华埠社区和市府周边的地区更如同被隔成了两个世界。于金山认为,尽管为了安全因素不允许私家车出入柏路,但至少应该开放给行人使用,让更多人更方便地到华埠用午餐和消费,助力社区经济发展。

举例来说,原本纽约市警(NYPD)在兴建总局大楼时遭到社区的反对,后来市府通过承诺将市警总局大楼下拥有4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供社区使用而达成和解,令总局大楼建设项目成行。但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这个停车场便不再开放给公众使用,导致一向停车位紧张的华埠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华埠社区内部消费能力下降,加上外来消费没有提升,华埠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局。在90年代中期,华埠的车衣厂数量达到400家的峰值,而如今却只剩下约10家,这些车衣厂的消失,也令华埠失去了用餐消费的顾客群,整个社区的商业发展和消费能力下降。现今好在不少侨团仍然还在,举办活动、会议宴席都能够一定程度上扶持本地小商业的发展,但华埠作为华人社区经济中心的能力恐已经丧失。

▲陈作舟(发言者)。(刘依玲摄)

陈作舟:住房短缺、人口外流,华埠未来发展挑战重重

【侨报记者刘依玲纽约报道】9·11恐怖袭击事件即将迎来20周年纪念日。面对从当年的恐袭,再到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及随之而来的仇亚犯罪所带来的挑战,华埠商业改进区、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行政总监陈作舟表示,华埠如何吸引更多人流、求新和寻找突破,成为社区未来发展的关键。

从20年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到后来的非典型肺炎(SARS)、7年经济衰退、飓风桑迪(Sandy),再到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及随之出现的仇亚犯罪,华埠一路走来可谓披荆斩棘。就商业发展情况来说,当下的华埠已不能和以前同日而语。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华埠小商家周一到周五的生意情况可以说是门可罗雀,只有周六和周日半天才能算上门庭若市。

华埠的经济活动只有10%为餐馆,90%为其他行业。华埠社区每年所需要交的地税就高达3亿元,但本地及美国国内,或者来自美国境外的游客等消费者人数却在不断下降,导致小商家要么挣扎求存,要么甚至入不敷出,处境非常艰难。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柏路(Park Row)被封锁,导致华埠社区的“血液循环”被堵塞,不再“四通八达”。所剩的对外门户(gateway)仅剩下曼哈顿大桥、位于窝扶街(Worth Street)上的市婚姻登记所(New York City Marriage Bureau)周边的街道等几个通道,如何吸引更多人流与社区的外发展息息相关。

一个社区是否能够继续繁荣发展,离不开“安居乐业”四个字。社区的居住环境好不好、就业机会多不多、是不是适合做生意,都是关系着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华埠范围内约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任何新的地产开发项目,现有的商住楼宇都存在老旧、火灾安全隐患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成为导致华埠社区近20年来人口减少的因素之一。

据统计,在迁出华埠社区的居民中,有67%的人的年龄均在18岁以下。就像曾经也位于下东城的小犹太区、小德国区最后消失不见,以及近年来一直在挣扎求存的小意大利区,华埠若不能求新、寻找到突破,人口外流的情况还会持续,进一步扼住社区发展的喉咙。

▲黄华清。(杨澄雨摄)

黄华清:华埠经济振兴,须重开咽喉要道“柏路”

【侨报记者杨澄雨纽约报道】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毗邻事发地点世贸中心的曼哈顿华埠遭受到巨大的经济重创,原本欣欣向荣的衣厂、餐饮和酒店业等支柱产业一夜之间迅速萎缩。9·11发生后的二十年,尚未从中复原的华埠又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致命一击,令如今的华埠商圈更难重现昔日荣景。对此,社区人士认为必须重开连接华埠与金融区的咽喉要道柏路(Park Row),改善社区停车等交通问题,提升人气和买气。

美国酒店华裔协会主席黄华清表示,当年9·11发生时他在双子塔下面的万豪酒店工作,但巧合的是当天恰逢选举日,他因在华埠第130小学帮忙助选而逃过一劫。但事发后他立即参与救灾,大半年来奔走在事故现场服务华裔受害者,未想到因长期暴露在有害粉尘环境中,导致他肺部纤维化。由于肺部受损,他去年也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之后虽已恢复但肺部情况则愈加脆弱。

回顾9·11之后的二十年,黄华清称华埠亟待获取政府的帮助来振兴经济。他称,9·11发生前华埠两大支柱产业是衣厂和餐馆,当时数百间衣厂的员工每日到华埠就餐消费,带动礼品等各行各业的发展。9·11发生后,因封路等原因货车无法进入华埠,衣厂一夜之间萎缩,唇齿相依的餐饮业也陷入低谷。这之后护理行业兴起,也有部分华人转去酒店业找工。

黄华清指出,9·11后政府以反恐安全为由,将交通要道柏路关闭,导致金融区和华埠分隔,让大批游客、上班族对华埠“望而却步”,大大降低了人流量。他过去二十年多次强调重开柏路,但民代们均未给予正面回应。黄华清说,柏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能为社区增加停车场,目前封锁的停车区域被市警和市府单位使用,重开后应开放给民众,鼓励更多人来华埠观光消费。

9·11对华埠冲击犹在,新冠疫情又让华埠的复苏雪上加霜。黄华清称,9·11发生两年后纽约市的旅游业就重现高峰,当时不少游客都希望来这里参观世贸遗址,旅游和酒店业在2003和2004年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但华埠因被掐断咽喉柏路而陷入萧条。如今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不仅影响纽约,更波及全球各地,华埠的复苏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作为第一选区市议员候选人马泰(Christopher Marte)的竞选顾问,黄华清也希望新届政府在上任后能多为华埠考虑,确保将重开柏路、反对建设社区监狱和公共安全放在优先解决事项。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美国酒店华裔协会纽约华埠举办9·11恐袭二十周年图片展
下一篇:艾达飓风灾后重建中心开放 提供中文等多语言服务和灾后重建资源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