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评论 > 正文

为什么比尔·盖茨竭力抗疫却在美国被“追杀”?

2020-05-20 13:34  中国新闻网   - 

  为什么比尔·盖茨竭力抗疫却在美国被“追杀”?

  作者:邢義

  在新冠疫情期间遭到美国部分舆论“追杀”的比尔·盖茨,近日携夫人为全美毕业生录制毕业致辞,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疫情后社会新结构的塑造。

  《纽约时报》之前联合分析机构Zignal labs整理的数据显示,比尔·盖茨现在是新冠病毒错误信息的最爱目标。2月至4月,将其与病毒混为一谈的阴谋论在电视和社交媒体被提及120万次,4月更达每天1.8万次的峰值。为何在全球抗疫中尽心竭力,他却成为一部分舆论“追杀”目标?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从捐款捐物,到在线回答全球网友的疫情疑问,再到亲自出镜担任居家隔离代言人,盖茨全力支援全球抗疫。迄今为止,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已承诺投资3.05亿美元用于研发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然而,正是因此,比尔·盖茨招致了“过分热心”的批评,有一些舆论评价其风头和担当均盖过了美国政府,阴谋论者更怀疑他背后另有隐情。

  比尔·盖茨多次公开与特朗普“唱反调”,批评美国防疫措施,这使其成为右翼和反疫苗群体的“眼中钉”。

  作为美国疫情“吹哨人”之一,盖茨早在4年前就当面向特朗普警示过防疫重要性。他率先批评美国政府防疫措施不合格,错失战胜病毒的先机;指出美国的检测情况一片混乱,政府未能及早协调全国范围的公共卫生举措。

  当特朗普将美国超百万的新冠感染群体归结为美国病毒检测做的比其它国家好时,盖茨则“打脸”称,亚洲的检测能力和病毒接触者追踪能力远高于美国;当美国政府4月15日决定“断供”世卫组织后,盖茨当日即批评该决定非常危险,更以其基金会名义对世卫组织追加1.5亿美元的资助。

  盖茨主张国际合作抗疫、不应分散精力互相指责。他多次公开表示中国防疫经验值得借鉴,严格的隔离措施能减少确诊病例;中国扩大了检测范围,避免了大规模传播。因此,他呼吁美国以彻底封城、加快扩大检测及加快疫苗研发等三项举措遏制疫情蔓延。

  盖茨的主张也刺激了许多为生计奔波的底层民众,以及反封锁的人士。4月至5月,美国奥斯汀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先后出现大批示威者聚集,高喊“逮捕比尔·盖茨”,并呼吁重启经济、反对封锁。期间,盖茨甚至收到死亡威胁。

  盖茨在公共卫生领域方面的成就和洞见,也变成攻击者们将他妖魔化的主要“证据”。

  今年初起,盖茨早年间的两段TED演讲及其部分访谈言论就被翻出,并被据此指控为“新冠病毒创造者”“疫苗的牟利者”“人口清除计划者”。

  右翼和反疫苗群体“脑洞大开”,将2015年盖茨演讲中对高传染性病毒疫情的预测和警示说成“阴谋”,认为“神预言”显示他早已知晓新冠病毒,是其利用强大关系网一手策划病毒暴发,并试图借此实现其减缓全球人口增长的设想。他利用“数字证书”追踪病毒康复者的言论,被说成试图在人体植入芯片,进而控制所有美国人。部分人宁愿相信特朗普“消毒水杀病毒”的怪论,也不接受盖茨的疫苗论,反疫苗者更指责他借疫苗牟利。美国媒体“24小时新闻”甚至跟风谣传报道盖茨将在非洲试验疫苗,后主动澄清并道歉。

  多年来呼吁各国重视高传染性病毒威胁的比尔·盖茨一直在露面,却始终被忽视。他自己都难想象,新冠疫情暴发后,却被污名化的谣言骂上“热搜”,另类“翻红”。

  舆论攻击者们已迅速将比尔·盖茨塑造成了一个天才、工作狂、“科学怪人”的形象。盖茨近日受访时说,他心累了。曾经贵为美国人骄傲的他遭遇如此可怕、可悲的霸凌,不能不说是美国的悲哀。(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谭德塞: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世卫组织
下一篇:外交部:望世卫大会就加强国际卫生合作展开建设性讨论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