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马思瑞:在中国走红的美国 “口语老炮儿”

2020-07-08 18:18  中国侨网   - 

  中国侨网7月7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Hey! What’s up guys!我是口语老炮儿马思瑞!”这是马思瑞在B站(Bilibili视频网)的经典开场白。

  马思瑞的英文名叫Chris Max,来自美国华盛顿,2011年他从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金融专业毕业后去了中国,如今已经九年了。

  “第一次到中国是2011年9月30日。”马思瑞告诉记者,自己当时正好大学毕业,利用间隔年(gap year)的机会到了中国,第一个到的城市是北京。在北京旅行了两个月之后返回美国,这时他发现自己在中国没待够。“中文很有趣,在中国生活也很有意思,我就想再回中国呆半年。”

  没想到,这一呆,就是9年。现在,马思瑞在网络平台的自我介绍是:一个精通五国语言的美国人。这五门语言分别是英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文。其中,西班牙语和英语是母语,德语和意大利语是高中和大学阶段系统学习的,而中文是他认为说的最差的,还需要继续练习。但跟马思瑞交流时记者发现,他似乎已经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了,不仅“烤串儿、胡同儿”等词的儿话音说得地道,成语、俗语甚至粤语他也会说。

口语“老炮儿”马思瑞是B站知名up主。(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口语“老炮儿”马思瑞是B站知名up主。(美国《侨报》/受访者提供)

  马思瑞深知,学习语言最好方法是融入本地环境。“刚开始学中文时大家对我很热情,鼓励我支持我。”他会跟保安和烧烤店老板聊天,不管年龄、工作,马思瑞接触到的中国人都愿意帮助他学中文。“我最喜欢中国人的热情,他们没有目的,就是觉得你好。”

  现在,马思瑞的中文已经完全听不出口音了,不少人向他请教学习语言的技巧。他说,“我不认为我有语言天赋,兴趣和努力是最关键的。”。

  决定留在中国后,马思瑞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对外汉语学校的活动策划,后来还做过翻译、英文培训等工作。2015年,马思瑞和另一位美国合伙人在中国成立了公司,提供英文教育咨询、企业培训和翻译服务等。

  2017年,马思瑞开始拍摄视频,“口语老炮儿”的形象正式出现在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这一年12月,一位美国朋友对马思瑞说,“你不拍视频太可惜了!”由此,马思瑞便开始学习制作短视频,半年后开始制作长视频,教大家如何学英语,他还对中国企业家马云、雷军,以及中国演员成龙、吴亦凡等知名人士的英语口语水平进行分析,对比中美文化,解读最近关于美国疫情、示威活动等内容。

  截至目前,马思瑞的抖音账号“粉丝”数有160余万。

马思瑞在车内录制视频。(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马思瑞在车内录制视频。(美国《侨报》/受访者提供)

  “虽然有很多‘粉丝’,但我并不觉得自己‘火’。比较明显的是今年疫情暴发,有很多粉丝关心我。”马思维说,他的爱好是跟别人沟通,现在自己既然有了一点影响力,他愿意帮助更多人学习语言,分享收获。

  马思瑞的一位“粉丝”评论说,老马的视频往往十分简洁,没有多余内容,让人看完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另外,在视频中可以感受到老马为人谦和,很接地气,与众不同。

  今年1月份,马思瑞与他的中国妻子回到美国看望他的父母,原本计划3月份给父亲庆生后就回中国,但因为疫情,现在已经在美国呆了近半年。

  不过,马思瑞并没有闲着,合伙人和公司都在中国,他每天需要跨时差办公,这让他不太习惯。

  据马思瑞介绍,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多。马思瑞喜欢将他的中国经历分享给美国朋友。

  另外,他还计划了一个让家人深度了解中国的机会:“我跟妻子原计划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婚礼,我美国的家人,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都会到北京,让大家了解中国。”

  但受疫情影响,马思瑞与妻子的“国际婚礼计划”被迫推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举行婚礼,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马思瑞在工作间录制视频。(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马思瑞在工作间录制视频。(美国《侨报》/受访者提供)

  “我把北京当成我的家。”马思瑞到过中国许多城市,他说自己最爱的依然是北京。“我喜欢撸串儿,喜欢火锅,爱吃烤羊腿。”马思瑞的朋友告诉他,交一个真正的中国朋友很难,“我觉得不对,如果只想中美文化的不同,就只看到了不同。如果能看到相同,人们就会走得越来越近。”

  马思瑞现在仍在练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他说,自己很享受跟中国朋友交流,而且跟谁都愿意。(陈敬 舒言)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本草纲目》研究重要突破:九成以上引文得以溯源
下一篇:申遗成功一周年 良渚古城有声有色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