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联合国75年绘出多彩画卷,你最pick哪种颜色?
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的举行拉开了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的序幕,全球聚焦于此,世界进入“联合国时间”。
联合国风雨兼程,走过了75年不平凡历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风雨过后是彩虹。经历一次又一次考验,联合国仍然充满生机,寄托着70多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合国宪章仍然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与联合国携手同行,共绘美丽画卷。画上有何颜色?请看——
资料图:2019年5月10日,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成立暨出征誓师大会在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某工化旅举行。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和平之蓝”
蓝色是联合国的官方颜色。在2015年10月举办的“让世界变成联合国蓝”活动上,古老的中国长城与其他全球地标性建筑一同“点蓝”。“联合国的蓝色旗帜如今仍是全人类希望的标志。”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他在出席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仪式时更表示,“和平尊”代表了中国同联合国的共同价值观和密切合作关系。感谢中方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所作贡献。
一顶顶“中国蓝盔”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也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
中国政府9月18日发布首部维和专题白皮书,其中数据显示,30年来,中国维和部队累计新建、修复道路约1.5万公里、桥梁300多座;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1万余枚;运送各类物资器材超过130万吨,运输总里程逾1300万公里;接诊病人20多万人次;完成长短途巡逻、难民营搜查、谈判调查等各类任务无数……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也在“蓝色星球”上乘风破浪、传递希望。正如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中头戴蓝盔的中国军人向难民所说:“请跟随我们,我们会将你们带到安全的地点。”
资料图:从高处俯瞰塞罕坝林场。中新社记者 魏晞 摄
“发展之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的话说:“更多的地区现在正被重新恢复景观,这些景观不再是灰色和棕色的,它们正在恢复绿色。”
这其中,三代造林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在塞罕坝林场筑起“绿色长城”;超过5亿人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脚“种”出一片“蚂蚁森林”;中国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而建设的绿色技术银行,推动环境治理修复示范及绿色技术转移转化……
与此同时,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保持密切合作。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中国派政府代表团赴会;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中国政府随即设立常驻代表处,双方建立官方关系;200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设立,这是该组织设立的首个国家代表处。
中方多次将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经验和项目带到联合国环境大会,让一抹“中国绿”汇入地球的江河山林。2016年,中国设立规模总额为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每年向基金捐款2000万美元。同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已成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路径。
资料图:1995年,在北京出席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与会者,参加欢庆晚会纷纷登台载歌载舞。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粉红力量”
今年10月,联合国将举行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的高级别会议。联合国妇女署执行主任姆兰博-努卡近期已多次呼吁国际社会重温《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所承载的核心精神,共同努力。
1995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妇女大会上,中方向世界承诺将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会议最终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达成促进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利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框架,被视作是世界妇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0周年之际,2015年,中国与联合国妇女署共同举办全球妇女峰会,被视作是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截至目前,中国已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成为捐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完成133个“妇幼健康工程”,邀请3万多名发展中国家妇女来华培训;在13个国家建立中外妇女培训(交流)中心,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小额物资援助,帮助当地妇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政府还通过非洲第一夫人发展联合会向53个非洲国家妇女儿童捐助一批抗疫物资。
从维和步兵营里由女战士组成的战斗班,到活跃于国家外交领域的女外交官,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历程,也是中国妇女携手全球妇女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文明进程。
资料图:2017年5月30日,蒙内铁路移交仪式在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举行。中新社记者 宋方灿 摄
“金色愿景”
历经40多年接续奋斗,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中国将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
“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在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一系列措施取得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方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了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近3000人。另据世界银行估算,共建“一带一路”将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
金秋时节又迎丰收。中国用仅占全球9%的耕地和6.4%的淡水,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2019年7月,时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撰文称,中国抗击饥饿的成果让人印象深刻,为全球“减贫减饥”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还提到,中国政府已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拨款8000万美元,以支持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技术转让。自1996年该计划启动以来,中国在37个国家派驻了超过10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
目前,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80%。古特雷斯近日表示,面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南南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而据专家分析,中国将在减贫、环保、技术转让、金融合作等多个领域发挥引领者的作用,通过深化南南合作,让世界力量格局向着更加公平合理、平稳有序的方向转换,为各国充分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作者: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