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许志强(中),文学翻译家、作家于是(右)与文学编辑李灿(左)做客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新书《糜骨之壤》展开对谈。
故事从一个叫“大脚”的男人的离奇死亡开始。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隐居着一位身患疾病的老妇人雅尼娜,她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有一天,雅尼娜的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雅尼娜赶到案发现场时,外面的雪地里还站着几只小鹿。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种种细节和迹象似乎都表面,这是一场“动物连环复仇杀人案”。循着雅尼娜对三位死者生前的回顾,和对他们死亡过程的推测,当地山林里过度捕猎、非法狩猎的事情也逐渐浮出水面……
《糜骨之壤》,[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何娟、孙伟峰译,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2021年1月
故事基于托卡尔丘克的真实经历
《糜骨之壤》电影剧照
一个充满想象的理性主义作者
托卡尔丘克
在各种地方,文学永远存在
于是认为,如果艺术创作的初衷是要改变未来或改变现在的话,应更加注重一些思想性的东西,而不光是偏重抒情。“托卡尔丘克的这些书会让我觉得文学不光是讲一个故事,她讲故事之前有一个立场与思想。很多人会讲她是一个温柔的讲述者,我一直认为 ‘温柔’一词只是讲述的表面,她骨子里是非常坚定,甚至是非常坚硬的,对于现实她有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在,所以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