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暨南大学学生: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

2021-04-04 20:22  光明日报   - 

  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

  【长镜头】

  牵起绳索,舞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来自中国澳门的暨南大学学生梁锦昌享受表演扯铃的每个时刻,今年即将毕业的他依然担任学校扯铃社教练。“扯铃是传统民俗技艺之一,希望我们的付出能唤起更多年轻人对扯铃的关注,能赢得观众由衷的喜爱。”梁锦昌说。

  在暨南大学校园里,扯铃从来不缺少与观众见面的机会。在2019年“暨南大学·张原天中华文化传播大赛”中,梁锦昌的团队表演获得了中华才艺表演大赛一等奖。回想起此次比赛,梁锦昌仍留恋不已。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期间,来到暨南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暨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暨南大学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中华文化传播大赛。一百余场中华文化主题活动、三项赛事,246支队伍、1056名参赛者激烈角逐,历时两个多月,大赛产生了许多独具匠心的作品与精彩节目。

  暨南大学马来西亚华人华侨学生的节目二十四令鼓《传灯》,诉说了华人先辈扎根异乡、不忘故土的文化坚守。校龙狮协会舞狮队的节目《醉狮》,展现了狮子出洞、欢跃、饮酒、酣睡、酒醒的种种神态。梁锦昌所在的暨南大学国际扯铃协会表演的节目《扯铃还需暨铃人》,用上下纷飞的绳索、极速流动的灯光,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潮流元素。

  “暨南大学的办学使命是‘宏教泽而系侨情’,这意味着学校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举办中华文化传播大赛,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自觉行动。”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希望暨南大学学子在学习、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爱国之志,立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新加坡华侨、暨南大学校友张原天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捐资支持母校开展中华文化传播大赛等系列活动。“作为华侨最高学府的学生,作为一名漂泊在海外30多年的华侨,我应当肩负起责任,为中华文化传播、为中国教育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华夏儿女要铭记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血脉。”

  除中华文化传播大赛外,暨南大学近年来还精心经营国际文化聚暨南、中国文化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展演、中华文化大讲堂、中国文化之旅等文化育人品牌,在三地五校区设立“中华文化体验展示馆”。其中,“中华文化大讲堂”自创办以来,已开展三百多场各类中华文化活动和比赛,全校超过24个学院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28000多人次参加了体验研习或研究实践。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活动,浸润着众多像梁锦昌一样的暨南大学学子之心,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并激励着他们身体力行,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来西亚华人学生温佩素说,无论以后在中国,还是在马来西亚,都将保持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来自意大利的华侨学生陈展博说,他喜欢参加社会活动,更愿意将中华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来自中国香港的学生赵梓烽说,作为中医专业学生,自己毕业后将回港从事中医事业,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雷爱侠 本报通讯员 苏运生 苏倩怡)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2021中国国际时装周举行 中国线下走秀振奋全球时尚产业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