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梦回过去,纽约艺术圈的人,最想见的艺术家是谁?

2019-12-08 16:24   美国新闻网   - 

《午夜巴黎》电影海报

 

大家都看过伍迪·艾伦导演的电影《午夜巴黎》吗?

 

没有看过也没关系,《午夜巴黎》的故事是这样子的……:来自美国、身为好莱坞编剧的男主角Gil未婚妻Inez同游巴黎,在白天发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琐碎之事后,Gil的心情并不是很好。午夜时分,Gil为寻找小说灵感而独自在巴黎街头闲逛时,阴差阳错,一辆古董标致汽车载着他驶向一间酒吧……之后,遍在无数个午夜的巴黎,跌入20年代的时间漩涡,遇上了海明威、作家菲茨杰拉德夫妇、音乐家科尔·波特、毕加索、达利、格特鲁德·斯泰因、曼·雷等人,开展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对话,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

 

《午夜巴黎》电影中的达利,“我看见了……一头犀牛”。

 

 

让我们把场景转到“纽约”这座城市。

 

倍儿艺术邀请了9位生活和工作在纽约的艺术家、策展人、画廊主及拍卖行员工等艺术圈儿的人,聊一聊: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的纽约,他们最想回到的年代是何时?见到的艺术家是谁?最想与他们一起做什么……?

 

 

 
 

1

 
 
 
 

秋萌 - 画廊主

 

我想回到1980-1990年间的极简主义时期,去见艺术家王季迁(C. C. Wang)与布莱斯·马登(Brice Marden)

 

我希望促成一次两位艺术家的合作,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观察双方对线条理解的共性和差异。关于抽象,东西方两位大师的理解 。

左图:Brice Marden, Cold Mountain Study (29),1988–91 ? 2019 Brice Marden/Artists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Jochen Littkemann. Courtesy Gagosian.

右图:WANG JIQIAN (C.C. WANG,1906-2003), Calligraphy, Hangingscroll, ink on paper. With two seals ofthe artist.

 

Brice Marden作为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 无疑被抽象表现主义影响,后期走向极简主义的范畴。从90年代开始,对中国书法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在他后来创作的《寒山系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左图:BRICE MARDEN, EPITAPH PAINTING 1, 1996 - 1997Oil on LinenDimensions: 245.11 cm x 241.3 cmThe Doris and Donald Fisher Collection at the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Brice Marde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右图:Brice Marden, 2 Red Rocks 3, 2000/02, Kremer ink on L'Aquarelle paper, 14 7/8 x 20 inches (37.8 x 50.8 cm), Brice Marde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王季迁,1947年移居纽约。经历了美国战后蓬勃发展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个美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文化标签。王季迁师从吴湖帆和顾麟士,在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实践并持续探索水墨艺术在二十世纪发展的可能性。到1990年,王季迁的创作出现了具有纽约派影响的抽象书法系列,这个系列也是现在学术界并没有完全得到重视的部分。 

左图:王季迁;右图:Brice Marden。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对中西方艺术在二战后的的发展和理解非常感兴趣,据我的了解,两位大师在生平也认识对方,对对方的作品也有所耳目。我认为中国和美国,传统和当代之间的界限是可以跨越的,在跨越界限的过程中,我们能激发中国和美国文化中的创造力。这让我感到好奇,让我对我现在做的事情保持一种开放的视野。我们不想重复别人做过的东西、概念,探索新的文化生产模式。 

【秋萌】

秋萌画廊位于纽约上东区,今年推出的QM计划,是画廊推出的长期研究项目。近期邱荣丰个展“All’s well, ends well.”也是项目的一部分。借助这个计划,我们试图去创造这样一种视野:它既可以为中国传统审美挖掘新的发展契机,也能让当代艺术深入到中国文化语境之中。在世界格局急剧变化的当下,传统和当代、中国与国际艺术之间的关系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未来的中国艺术既需要植根于本土文化,也会在全球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展开。为了创造这种视野,我们的活动将在中美两地展开, 这具体包括我们在北京和纽约进行的展览项目、出版、讲座、学术研究。

 

 
 

2

 
 
 
 

蔡正 - Eli Klein Gallery经理

我最想穿越回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纽约。最想见的艺术家是On Kawara (河原温)。随着当时新移民法的颁布,纽约迎来了一大批新的移民,其中包括了大量亚洲移民,也打下了纽约当代亚洲居民的基础。民族文化的交融必然代表着艺术、思想的交融,这个时代也是观念艺术迅速站稳脚跟的时代,那时起,观念成了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核。

On Kawara, JAN. 4, 1966, 1966–2013,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河原温于1964年定居纽约,从此将纽约作为艺术创作的基地,直到他2014年去世。1966年一月四日,他开始创作最为著名的《日期绘画》系列作品。作品很简单,就是无论他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用当地书写日期的习惯,将年、月、日画在一块画布上,然后配上当地的一张日报,再将这幅画和这张报纸放进一个小盒子里,封起来,成为了代表这一天的时间“胶囊”。在之后的48年内,他陆陆续续制作了几千张《日期绘画》。我时常为这个系列所痴迷,有时候静下来就喜欢想想他这件作品。

 

On Kawara, Courtesy Wikipedia.

 

河原温以最“时间”的方式做出了“时间”。时间无不在时间之前,无不在时间之中,又无不在时间之后,它无时无刻不在绽放着自己,同时又是唯一能够讨论自身者。这是一个自反、循环的逻辑黑洞,同时又是时间现象最本质的存在方式,这是一种不露锋芒却直击心灵的存在方式。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到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一系列诸如“此在”、“操心”、“被抛”、“先行于自身”等等的词汇被创造出来以求对时间现象进行解释,而这种解释在河原温的作品面前却显得那么惨淡、无力。

 

我原本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只要是可以用语言百分之一百表述出来的,那必然不会是一件特别好的作品。然而对于观念艺术中一等一的高手而言,我显然错了!一件可以用语言完美表达的作品,正因为它出现了,才成为了绝唱,成为了人类的瑰宝。一位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可以做出一件才华横溢的作品;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可以有几个为人称道的系列;而一位大师,他的一生就是一件作品。

 

Installation view, On Kawara—Silenc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February 6–May 3, 2015. Photo: David Heald.

 

我会带他一起去Village Vanguard听Bill Evans弹《Time Remembered》,为什么?因为是Time Remembered,哈哈。玩笑之余,这一时期的爵士乐传统与河原温所专注的艺术间其实有千丝万缕之关联。无论是Dave Brubeck率先将89拍、45拍等偏门节奏带入大众视线,还是Bill Evans在1963年专辑中率先运用的将同一声带进行重复录音的技巧,在本质上都与时间、数字、存在论有着众多联系。而当时的不少爵士音乐家也受到了日本爵士乐的影响,给那个原本被摇滚乐以摧古拉朽之势笼罩的时代带来了些许异域的清凉。

 

酒过三巡,我会告诉河原温:你最终一共会活29,771天。

【蔡正】

2014年毕业于纽约苏富比艺术学院,曾就职于Mary Boone Gallery以及Phillips拍卖行。现任Eli Klein Gallery(奕来画廊)画廊经理,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画廊艺术家包括:蔡东东、耿雪、李洪波、李燎、刘勃麟、缪晓春、申凡、沈少民、叶甫纳、郑国谷、周俊辉等。

 

 

 
 

3

 
 
 
 

王敬宜 - 艺术家

如果可以穿越,我会想遇见198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为什么是1980年代,而不是使他名声大噪,波普盛行的60年代。最重要的原因80年代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在纽约创建了一所以写实绘画为主的艺术院校——纽约艺术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Art)。而在2016年,我从那里毕业。

 

我想遇见他,大概是因为想“追星”,以及感觉我们之间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在我刚入学的时候,听说他是学校的创始人,我十分惊诧和不解,安迪沃霍尔和传统写实学校?我自己给的答案可能是不忘初心吧。我刚入学的时候就问一位年过七旬、同为学校创始人的老教授,年轻的时候可曾见过安迪·沃霍尔本尊?他说必须的,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听到这我的眼睛已经放光了,仿佛自己也认识他一样。

 

ROBERT LEVIN, AW Holding Dracula Myth 1981, Printed Photograph, United States, 2015, Courtesy of Maison Gerard.

 

 

如果我和他相遇,我想象在学校我的工作室里,并且是个大型追星现场:他会来我的工作室参观,穿着标志性高领毛衣,雪白的头发,时尚,与众不同。他会友好而耐心的听我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且夸赞我的作品很棒,即使他心里并不是这么认为。于我,即使知道他的称赞是出于纽约顶流艺术家的社交套路,但依然受用。

 

Courtesy of Widewalls.

 

我会和他分享我对于他的一些追星历程:他是我第一个知道的美国艺术家;我第一次看见巨幅的毛爷爷,莫名其妙的在画前行了个少先队礼;初到美国买了金宝汤罐头当笔筒;甚至他曾经血亏的冗长的电影,我还看的挺着迷……然后拍个合影回到2019年发朋友圈,追星完毕。

【王敬宜】

青年画家。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纽约艺术学院,现居纽约。曾获“Terra Foundation”奖,赴法国吉维尼艺术驻留。其作品曾展览于艺术纽约(Art New York),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纽约第一银行画廊,Portrait Inc,大连未知空间(X Gallery)等中美艺术机构。其作品受到侨报,星岛日报,世界日报,雅昌艺术,凤凰艺术等媒体报道,于2017年接受美国中文电视台专访。因为酷爱户外写生,王敬宜常在自然中寻找到创作灵感。她在这些短暂生命的植物身上感悟到对于生命的尊重。近几年来,王敬宜以仙人掌为载体创作一些列作品。

 

 

 
 

4

 
 
 
 

袁晓萦 - 艺术顾问

我不想穿越,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很好。我最想见的艺术家是毕加索类型的艺术家,观念、创新、市场、私生活,都搞得风生水起,还不靠画廊能出来的艺术家。

 

如果你知道谁是这样的,在哪,还能搞定个meeting,千万安排我去拜访!我想拿他/她的作品,代理他/她。这大概是所有和我做类似工作的人的心愿。

【袁晓萦】

纽约J. Yuan & Associates LLC艺术顾问机构创始人,执行人。机构2018年夏季在纽约州成立,很年轻,主要工作是帮助爱好及收藏1900年至今现当代艺术的人们,发现和收购到心爱的艺术品,创造代表着他们各自独特身份与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我们尤其熟悉与擅长数字艺术领域内的艺术品推介与收藏。目前主要通过定期私人艺术沙龙和线上展览项目向藏家群体推荐国际范围内的年轻与成熟艺术家作品。目前还有两个针对藏家教育的项目正在规划中。

 

 

 
 

5

 
 
 
 

何雨 - 策展人/画廊创办人

我想在40年代末的纽约,见到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e)。不是因为那是一个理想年代,而是因为那是一个在变化的年代。现代主义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地位,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则还没发展出自己的成熟风格。

 

Tony Vaccaro, Gerogia O'Keeffe for LOOK, 1960, 1960, Archival pigment print, 17 × 22 in(43.2 × 55.9 cm), Edition of 15. Courtesy of Artsy.

 

不同于二十年代的巴黎,或者五十年代的纽约,这是一个不太会被书写的年代。O'Keefe从1929年开始常常往来于新墨西哥州。1946年她的先生Stieglitz去世,三年以后她终于定居新墨西哥州。我很想能在这三年间遇见她,问她为什么要搬离纽约,和她聊一下对宇宙和人之终极命运的看法。也许,一起做顿饭吃?

【何雨】

纽约否画廊联合创办人,策展人、自由撰稿人和帽子设计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因热爱艺术而赴纽约大学攻读艺术管理硕士,并创建未命题对话项目,定期邀请亚洲相关的视觉艺术家、独立制片人、纪录片导演、策展人、作家、音乐人等与观众进行对话,介绍自己的艺术创作。2013年从纽约大学毕业,进入纽约佩斯画廊学术和档案部门工作,同年12月在纽约布鲁克林创办了否画廊,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寓画廊和创意实验室。

 

 

 
 

6

 
 
 
 

霍东泽 - 艺术家

我最想穿越到四五十年代以纽约画派引领的抽象表现主义盛行时期,去见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我喜欢他主张回归人类潜意识的本能,有意识地保留绘画中随机产生的偶然性。他与我都是比较注重表达不重外物,重心性的真实的感情,与潜意识中的精神力量。

 

Robert Motherwell, Courtesy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如果能穿越回去,希望能和他有即兴的互动创作合作,比如在一张画布或一张纸上一起合作完成一幅抽象作品,或互相先画一个开头,交换由对方去接着完成这幅作品。因为我和他的创作理念很相似,都是在不断去挖掘潜意识中的精神力量和最真实的感情,但和他的表现手法却有很大不同。

 

Robert Motherwell, Spanish Elegy with Orange No. 3, 1944. Acrylic and graphite on canvas board, 8 x 10 in, Courtesy The Dedalus Foundation.

 

我觉得他是一位很博学,非常有想法主见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他从运动兴起一开始就认为应当创作出一条自己的路,不被欧洲艺术牵着鼻子走的属于纽约画派自己独有的艺术方式。而且他不是一个叛逆的艺术家,他选择了按照父亲的期望在大学任教的生活。

【霍东泽】

出生成长于古都西安。本科200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之后选择了来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研究当代绘画并开始尝试印染和混合媒介的创作,作品多以抽象元素为主。迄今为止在美国已经参加了多项艺术展览与作品的评选和报道。2017年在布鲁克林展望公园150周年庆的大型公共装置艺术项目中,作品的图片以项目组手工风车的装置形式作为最终十名入选名单艺术家参与其中。2018与2019年分别被邀请作为艺术家参与Sing for Hope艺术钢琴公共慈善项目与ChaShaMa Gala。

 

 

 
 

7

 
 
 
 

Mavis - 佳士得拍卖行

我太想了解50年代的纽约了(尽管80年代纽约的放荡不羁更吸引我)。50年代的纽约是美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转变期和萌芽期,在这个时候可以见到Jasper Johns,Robert Rauschenberg和Cy Twombly的创作激情和爱恨纠葛;也能看到Andy Warhol最开始卖100刀一个的《金汤力罐头》;还有各种大师在纽约的会晤和交接,像是把接力棒从一代传送到下一代手上一样。50年代的纽约就像是艺术史上的接力点。

 

Cy Twombly, The Rose (V), 2008, Acrylic on wood panel, 99 1/4 x 291 1/4 in. (252.1 x 739.78 cm), © Cy Twombly Foundation.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Cy Twombly(赛·托姆布雷)特别感兴趣。50年代初,他应该还是在纽约的……当时还是跟Rauschenberg等艺术家一起创作。我见到的第一幅Twombly的作品,是他于2008年创作的《Rose Series》系列中的一副,作品名是《The Rose V》,作品尺幅很大,现于洛杉矶The Broad美术馆里永久收藏。这幅作品是twombly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于他去世三年前创作完成的。与他之前的玫瑰系列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一种在绝望的深渊里找星光希望的感觉。The Broad的创始人Eli Broad也是一个Twombly迷 :他专门为Twombly做了一个展厅,展示Cy Twombly的永久收藏,目前已经持续展出五年了,并且在Eli先生的家里也挂了一副Twombly的《Rose Series》系列作品。

 

Cy Twombly, Courtesy Sotheby's.

 

说跑题了,回归到Cy Twombly的画上。他的作品是我觉得最容易引起反响的,很多人都会发出惊叹说“这我也能画啊!我儿子都画的比这个好!这是什么意思啊?不就是乱糟糟的线条吗??……” 我最开始接触到twombly的画抱有这样的心态,(惭愧,是在系统的接受当代艺术史学习之前了)但这也正引发了观者的好奇心,引人深思为什么画家想要创作这样风格题材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当面见到他,我真的很想问他是如何最开始被人接受并且能不受世俗的眼光继续创作下去的。

【Mavis】

当代艺术爱好者。曾任职于洛杉矶The Broad美术馆及当代艺术画廊,目前就职于佳士得拍卖行洛杉矶分部。

 

 

 
 

8

 
 
 
 

宋昕 - 艺术家

 

我想回到纽约的1940年代,最想见到的艺术家是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表现情感而不是图解社会‘——我太认同他说的这句话啦!中国有一个词叫“道法自然”,我觉得他找到了自己的“道”。

 

CREDIT: Tony Vaccaro/Getty Images.

 

首先我想和他拥抱,再和他一起创作一幅作品,和他的朋友们再一起开一个大Party。对于他的创作过程从一开始的震撼到越来越理解,特别想和他坐在帆布和颜料旁边一起交流关于艺术、情感以及生命的话题。

【宋昕】

华裔剪纸艺术家。两年前开始进行剪纸行为现场表演,是对自己和自己的艺术的一种突破,无画稿不知道最后的呈现效果而由情感和行为所支配的行为记录,也是一种已知和未知的交叉呈现。最新的展览是刚刚开幕的承德大稿国际艺术区国际艺术展,其中展出的2幅作品是在展厅墙面当场创作的,与空间,自然,光和无意识行为发生联系。

 

 

 
 

9

 
 
 
 

Lucy Gong - Friedman Benda Gallery

我最想穿越到1945-50左右这段时间,是纽约抽象表现主义萌芽发展阶段,大部分曼哈顿下东区艺术家此时都还在摸索方向。

 

我最想见的艺术家是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因为年轻的他(起码从无数黑白照片中看上去)真的是太帅了,再加上最近出版的一本《Ninth Street Women》(以及另一本关于他的传记),或多或少都提到他“礼貌腼腆但又迷人的气质”,太想看真人了。

 

Willem de Kooning in his studio in 1950, Courtesy counterlightsrantsandblather1.blogspot.com.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可能就想跟着de Kooning去去他平时常去的咖啡馆、听他和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 Gorky)之类的艺术家朋友侃大山、跟着他到画室里看他画画。当然还想参加一两次他在家里组织的派对,听听他欣赏音乐的风格、看看他跳舞——听说他音乐品味很赞、跳舞也相当“抽象”。参加他家的派对,肯定还会遇到一大波其他艺术家,Helen Frankenthaler、Elain de Kooning,全都是大咖啊。

 

Willem de Kooning, Woman I, 1952, Oil and metallic paint on canvas, 6' 3 7/8" x 58" (192.7 x 147.3 cm). Courtesy MoMA.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画”和“行动绘画”,像是扔了一颗原子弹摧毁掉了所有艺术史里的旧东西,Willem de Kooning的创作却像是播种一样、在Pollock炸掉的平原上播下了很多不同的种子。因为他活得久、画得多、而且不断在变化发展,他的作品对超多艺术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很多新方向的发展。

【Lucy Gong】

本硕都是艺术史专业,美术馆策展过两年、战后艺术二级市场画廊干过两年,现在在切尔西一家设计画廊弗里德曼·本达继续探索新领域——欢迎大家来看我们的展览,以及来今年上海ART021展位E01来玩。另外工作以外也常自由策策展。

 

 

如果你有机会回到过去的纽约,

你最想见到哪位艺术家呢?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纽约艺术学院师生到旧金山美国国际艺术馆临摹
下一篇:纽约必去打卡的户外艺术装置!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