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初,朵云轩英文宣传册
朵云轩书画院,揭牌仪式现场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当天介绍了朵云轩书画院的情况。据悉,朵云轩书画院设立双院长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立翔与朵云轩集团党委书记顾林凡出任院长,首批授聘的十位专家,经过反复讨论、慎重挑选,足可代表当今上海书画创作和研究的高峰水准。未来书画院将分创作和研究两个方向,面向全国聘请专家和画师(研究员),不定期举行主题创作和学术研讨,使用出版、论坛、讲座、沙龙、笔会、展览、鉴赏、拍卖、交易等多种样式开展活动,构筑起长三角乃至全国高层次的、有影响力的书画家创作交流基地,为推动书画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和繁荣贡献力量。
朵云轩书画院揭牌
朵云轩集团+上海书画出版社,同根同源强强联合
任伯年 《群仙祝寿图》朵云轩最大尺幅的木版水印作品
马麟《古涧寒梅》图册
“吴门四家”之一沈周成扇
“大美朵云——朵云轩120周年珍藏精品特展”展厅现场
在“朵云轩”成立一个甲子后,1960年,在其基础上成立了上海书画出版社,从早期的书法字帖出版物到以专业图书和普及图书互为支撑,六十年来,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图书总计达7600余种,出版门类遍及大型艺术图像文献集成、学术研究著作、字帖、印谱、画谱、艺术画册、普及读物、工具书、教材和专业期刊等各个方面,建构起以学术出版为高地,以专业图书和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专业出版架构,出版的大量图书成为读者的案头常备,文化艺术建设,对几代热爱书画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人画史》
同时,在艺术创作和研究方面注重学科化和学术化,不断以出版专业图书和杂志为抓手,联动学术研讨和创作展览,建立起了具有权威性的评价体系和辐射海内外的传播效能。
1979年5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研究》创刊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两家单位对当代书画创作、研究、策展和经营的推动和引领作用,都已处在了全国领先地位。
1980年代位于衡山路237号的朵云轩和上海书画出版社社址
联手成立朵云轩书画院,集书画英才,促书画艺术繁荣
王立翔(左2)、顾林凡(左1)出任朵云轩书画院院长
未来,朵云轩书画院将“海纳百川,汇聚英才”,充分发挥产业和平台的优势,立足上海,面向世界,特聘一批海内外著名的书画家和学者,汇集一批高水平的中青年书画家,吸引和培养一批新生代的优秀书画人才,从学术和专业的要求出发,集书画英才,促进当代书画艺术繁荣。

陈家泠、韩天衡、刘小晴、单国霖、萧海春、韩硕、童衍方、卢辅圣、刘一闻、乐震文授聘为朵云书画院首批专家。
依托朵云轩和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平台效应,朵云轩书画院将做好入聘专家的创作和研究成果的导入、推出、积累和转化。同时,将通过自身工作的积极运作,以及与海内外美术机构的互动交流,来实现书画艺术人才的可持续性培养与提升,锻炼一批眼界开阔、综合能力强的出版和经营性复合人才,以此形成辐射全国的集创研、出版、经营于一体的工作机制。
专家座谈会现场
专家献策:依托完整链条,团结人才,提携中青年书画家
书画史研究学者单国霖
原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卢辅圣回顾说,朵云轩书画院最早在1987年就曾动议过,当时还拟请朱屺瞻任院长,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在当时未果。三十多年后,朵云轩书画院终于成立,既是历史巧合,又说明了这其中的必然。艺术繁荣发展的链条包括了创作、研究、推广和经营,朵云轩书画院如能顺应艺术作用于社会的规律,把完整产业链呈现出来应该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卢辅圣尤其强调了评论、出版的重要性。
原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卢辅圣
知名画家萧海春表示,一直期望有完整链条的书画院,朵云轩书画院的成立是众望所归,希望书画院能把商业机制引入,也希望政府和企业对它能有更多的支持。
画家萧海春
知名篆刻家童衍方认为,目前对海派艺术的研究、推广等还不够,希望朵云轩书画院能进一步挖掘朵云轩的经典藏品,推动当下海派艺术的繁荣发展。书法篆刻家刘一闻、书法家刘小晴等表示,朵云轩与上海书画出版社都有着他们当年的记忆,上海艺术界藏龙卧虎,希望朵云书画院既要团结各方面人才,又要多多提携中青年书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