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以“戴森平替”身份起家,但伴随技术逐年成熟、成本下降,越来越多的平替产品大有“平替徕芬”之势。意识到问题的徕芬尝试通过加大研发构筑起护城河,但4年投入1亿搞研发,新品却曝出撞脸松下,及核心专利不多的漩涡之中。
文|万 芙
“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
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新消费群体们,开始偏爱价格更低、能够平替国际知名大牌的国货产品。成立于2019的徕芬,正是看准这一趋势,以“戴森平替”的口号,辅以大手笔的营销迅速在行业站稳脚跟。2024年的“618”期间,徕芬高速吹风机销量突破105万台,正式超越戴森。
但是,伴随行业技术日趋成熟、成本逐年下降,甚至眼馋徕芬的成功,这一赛道涌入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它们产品质量媲美徕芬,但价格却远比徕芬便宜。作为“戴森平替”的徕芬也被“平替”了。伴随“平替”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2025年“618”,徕芬没有再公布具体销量和销售额。
与此同时,徕芬不断卷入投诉、处罚之中。徕芬关联公司近日因虚假宣传、引证内容不真实准确,被处以9.5万元的罚款。在黑猫投诉上,关于“徕芬”的投诉近千条,多指向欺骗消费者、质量售后堪忧、产品设计缺陷等问题。
1
靠营销出圈的徕芬
戴森于2016年推出售价高达3000元、转速在10万转/分钟的Supersonic吹风机,并迅速成为爆品。在戴森通过技术更新打破了吹风机市场僵化局面后,“戴森平替”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徕芬是最幸运的那一家。
徕芬是草根创业者叶洪新于2019年切入的赛道,主打“性价比”,专攻中低端市场。2020年8月,徕芬LF01第一代投产上市,日均只有十几单。2021年,第一代高速吹风发布后,第一个月只卖出了个位数,月销售额最高时也没超过700万元。但2022年和2023年,徕芬的营收却猛增至15.67亿元和30亿元。这家初创企业,为什么突然间“起飞”?
「数值研究社」发现,徕芬业绩暴涨的原因,除了价格杀手锏外,与内容营销玩得出神入化紧密相关。
2021年,徕芬把叶洪新在首场发布会上的内容切片后大量投放到抖音、B站等内容平台上,据36氪报道,这一把投放徕芬花了上千万元,直接将销售额干到了1个亿,投资回报比达10倍。
尝到甜头后,徕芬在营销上开始狂奔。2022年,叶洪新与红杉资本的王岑在抖音上进行了题为《吊打戴森的吹风机为什么做不大》的对话,总曝光量超过2亿,带来的销售额达数千万。这一轮超级曝光后,徕芬将成功的营销经验复制到小红书、快手等渠道。加之于文文、伊能静以及罗永浩的直播带货,彻底将徕芬推到了大众眼前。
徕芬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直播带货,更离不开内容营销。但靠营销崛起的品牌,几乎很难找到一个长红的范本。当热点散去,徕芬也无法摆脱“过气”命运。「数智研究社」发现,从2022年至2024年,徕芬在“双11”期间全网GMV分别为2.9亿元、4.4亿元、5亿元,期内增速从51.7%降至13%。在热点之下,徕芬的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大家都明白,营销没法成为一个品牌的护城河。当下的徕芬,可能仍旧是”戴森平替“的最优解。但如果不持续投入巨额费用营销,平替戴森的徕芬,也很容易被其它品牌平替。在电商平台搜索“高速吹风机”发现,销量靠前的飞科、米家等,在产品设计上也颇像戴森,一些华强北白牌产品也在等待机会,其价格比徕芬低多了。
在徕芬“平替”们的压力下,徕芬也尝试过研发,但反响并不好。2025年5月,徕芬推出号称全球首款搭载工业级直线电机技术的“徕芬直线往复式剃须刀”,据叶洪新介绍说,徕芬在筹备电动剃须刀的4年里累计投入超1亿元用于研发。该剃须刀产品开售1分钟即售罄,但很快不少首批用户在社交平台反映剃须效果差、质量品控一般、刀头结构复杂、清洗维护麻烦等问题。“一亿研发却撞脸松下”的质疑,也让徕芬再次陷入设计抄袭争议。
徕芬曾宣称4年投入1亿元用于研发,但天眼查App显示,东莞市徕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术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公开的267项专利中,涉及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仅31项,占比只有一成多。
对于徕芬来说,有技术优势及占据消费者心智才是王道。
2
投诉高企,质量堪忧
作为一家重营销、轻研发的消费品牌,徕芬一直处于被消费者投诉、遭机构处罚的风口浪尖。
在5月下旬,徕芬推出新品剃须刀引发舆论热潮后,人民网深圳舆情部发布标题为《湾区消费报告丨徕芬频陷“质量门” 平替光环不再》的文章,公开喊话徕芬,“再大的营销声势,也无法掩盖品质缺陷带来的信任危机。依赖“平替”标签和社媒营销,获得短期流量、开拓更大市场确实很快,但产品实力不足、服务态度消极,终将反噬品牌信誉。”
文章还引用舆情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来关于徕芬的网络讨论中,负面敏感信息占比21.28%,正面信息仅占1.63%,其余主要为中性信息。
在黑猫投诉上,截至目前搜索“徕芬”先是相关投诉接近千条,大部分指向欺骗消费者、质量售后堪忧、产品设计缺陷等方面,比如吹风机机体发烫冒烟、电动牙刷失灵无法充电、售后推诿维权成本高等。
2024年末,泰山财经援引消费者报道称,正在使用中的徕芬LF03吹风机突然“爆炸”,“手柄末端接线处冒出火星,我爱人的衣服都被炸黑了,皮肤也被严重灼伤,疼得直不起身来。”
2025年3月,一名网友在小红书发布笔记称,自己购买了徕芬LF03吹风机,在第二次使用时,吹出的风突然变得很烫,网友坦言“烫得我大叫了一声”,随后网友自行涂抹了烫伤膏。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上,不到一年关于徕芬的投诉记录就有近20起,且被阳光公开,主要涉及的仍是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普遍要求退货、退款以及相应的赔偿。
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之本,是构筑品牌护城河的基础。出圈的徕芬,现在更重要的是在品控质量上把关,在售后服务、培训服务上把关,进一步完善自己内功。这些问题看似小,但非常影响品牌的口碑。
除了投诉高企外,徕芬科技还不断被点名,甚至遭到处罚。
2025年3月,江苏省东台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一则关于网售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质量抽查的结果显示,徕芬吹风机因安全指标不达标被点名。
近日,徕芬关联公司浙江徕芬贸易有限公司曾因违反广告法中虚假宣传、引证内容不真实准确的情形,于2024年12月被景宁畲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
景宁畲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浙江徕芬贸易有限公司关于“达到0.1°精准控制”、“300%的驱动力增长”等内容,虽然提供其宣传依据,但与事实不相符,未客观、真实的作出表述。同时,前述宣传内容所依据的实验为徕芬内部实验数据,亦无法证明其真实性,“电动牙刷热销榜TOP1”宣传依据证明在数据引用周期内销售额为天猫平台单链接第一,而非销售量第一。
因此,景宁畲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违法广告行为,并对其罚款9.5万元。
对于徕芬来说,如果不好好琢磨技术创新,提升品控和售后,那么它“戴森平替”的身份,很有可能很快会被它的“平替”给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