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苹果不再“保值”?iPhone上市即破发,AI人才持续流失、频遭诉讼

2025-09-16 10:01 数智研究社  -  484972

2025年9月12日晚8点,苹果中国官网准时迎来了iPhone 17系列的预售。不出所料,巨大的瞬时流量再次让服务器不堪重负,“苹果官网崩了”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营造出一片“一机难求”的火热景象。

然而,火爆的抢购维持了没几个小时,拼多多等第三方渠道便已挂出“破发价”,部分机型比官方售价低了近千元。

上市即破发,正成为苹果近年新品发售的“新常态”。这一现象不仅延续了去年iPhone 16的轨迹,更深刻地折射出苹果当下所面临的多重困境。当消费者对“挤牙膏”式的硬件升级日渐麻木,当备受期待的AI功能和折叠屏手机依旧停留在传言阶段,苹果的光环正在被市场的理性与竞争对手的创新不断侵蚀。

资本市场也早已嗅到了风向的转变。曾将苹果视为“永远持有的股票”的巴菲特,其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连续多个季度减持苹果股份。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宝座上,苹果也已被AI浪潮的“新王”英伟达超越并逐渐拉开距离。

当手机不再保值,AI人才持续流失,法律诉讼接踵而至,苹果正迎来其后创新时代最艰难的时刻。

iPhone上市即破发

iPhone 17预售当晚官网的短暂瘫痪,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饥饿营销”落幕后的惯性表演,而非市场真实需求的体现。当晚,京东平台数据显示,标准版iPhone 17的预约人数超过343万,似乎延续了往年的热度。

但市场的另一面却更为真实:拼多多百亿补贴专区直接将5999元的标准版iPhone 17降至5099元,甚至有网友晒出4999元的成交截图。深圳华强北的批发价也应声下跌,曾经靠囤积居奇大赚一笔的“黄牛”们,表示“连打车费都不够”。

这种首发即破发的现象,根源在于苹果硬件创新的边际效益正在急剧递减。尽管今年iPhone 17标准版首次配备了120Hz高刷,存储也128GB起步,被视作“加量减价”的良心之举。

但放眼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这些早已是安卓阵营千元机的标配。当华为推出技惊四座的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当小米、OPPO、vivo在大小折叠屏形态上不断迭代时,苹果的折叠屏手机却依然停留在“预计2026年亮相”的传言中。

苹果似乎陷入了一种“设计惯性”的怪圈。其引以为傲的iOS系统和封闭生态,曾是吸引并留住用户的核心壁垒。但随着安卓厂商在系统流畅度、功能创新以及跨平台互联互通(如文件互传、剪切板同步)上的不断追赶,苹果生态的独占优势正在被削弱。

与此同时,用户长期诟病的电池续航和信号等根本性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当创新沦为更换颜色、微调摄像头布局和推出一款以牺牲电池容量为代价的超薄机型iPhone Air时,消费者“无脑冲”的时代便已宣告结束。

市场的变化直接反映在数据上。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苹果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虽仍居第一,但增速仅为3%,而在中国市场,其份额正被华为和小米快速蚕食。Canalys数据也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位列第五,市场份额同比下降。

为了挽救销量,苹果不得不放下身段,频繁通过官方渠道和电商平台进行降价促销,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从“保值神器”到“上市破发”,iPhone的价值正在被市场重新定义。

AI人才持续流失

在决定未来十年科技竞争格局的AI领域,苹果的处境更被动、更危险。

自2024年WWDC大会上首次预告“Apple Intelligence”以来,苹果的AI战略就始终笼罩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之中。备受期待的AI版Siri一再延期,最新消息是可能要推迟到2026年春季才能与用户见面。在竞争对手的AI功能已经深入应用、快速迭代的当下,苹果在发布会上展示的AI功能,如视觉搜索、实时翻译等,显得既基础又迟缓,远未达到外界预期。

更致命的是,苹果的AI团队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人才流失危机。短短三个月内,苹果接连失去了三位AI领域的关键人物。今年7月,负责AI模型团队的负责人庞若鸣离职加入Meta,并带走一批工程师;8月,负责搜索服务的高级主管Frank Chu也转投Meta;最新的消息是,在苹果工作近12年、曾负责Siri研发后又转任新一代AI搜索系统核心高管的Robby Walker,也计划于10月离职。据不完全统计,近几个月内,苹果AI团队已有至少10名高级成员离职,流向Meta、OpenAI和Anthropic等竞争对手。

这场“大失血”背后,是苹果AI部门内部管理的混乱与战略的摇摆不定。多家媒体报道指出,苹果AI团队存在决策机制滞后、管理层领导力不足、不愿承担风险等问题。

在自研大模型还是采用第三方模型的路线问题上,团队内部长期存在分歧,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也打击了自研团队的士气。最终,Siri项目的监管权从AI主管John Giannandrea手中被转移至软件主管Craig Federighi和前Vision Pro负责人Mike Rockwell,这场内部权力的重组,本身就说明了项目推进不顺的事实。

法律诉讼也为苹果的AI之路增添了新的障碍。近日,有作家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苹果在训练其AI模型时,未经授权使用了包括备受争议的“Books3”数据集在内的大量版权作品。这类诉讼不仅可能带来巨额赔偿,更会对其AI模型的训练数据合规性提出严峻挑战。

内忧外患下,投资者们也开始重新评估苹果的价值。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披露的13F文件,巴菲特在2025年第二季度再度减持了2000万股苹果股票。尽管苹果依然是其第一大重仓股,但持续的减持动作无疑传递出一种信号:在AI时代,苹果的确定性正在降低。

当一家公司在最关键的技术浪潮中显得步履蹒跚,甚至连留住核心人才都成为难题时,它便不再是那个能够让投资者高枕无忧的“理财产品”。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每周7亿人都在如何用ChatGPT?OpenAI最全报告来了
下一篇:苹果AirPods 4/Pro 2耳机推送8A356固件,新增实时翻译等7项功能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