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召开,聚焦文明交流互鉴

2025-11-10 09:09 央视新闻  -  338686

“文明研究的目标是指向区域国别的。文明研究从文明的优越、文明的傲慢、文明的冲突,一直到今天文明的对话,我们追求的是文明对话、文明平等,这使得我们区域国别研究在本质上和西方有很大不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教授陈恒8日说道。

11月8日,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区域国别研究”为主题,聚焦“如何理解区域国别研究有别于传统单一学科的‘新’”和“如何认识文明互鉴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重要性”,与会专家学者展开热烈讨论。

围绕文明研究和文明交流及影响等问题,与会专家各抒己见。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钱乘旦指出,文明是人类脱离纯自然状态的过程,反对以单一标准界定文明,强调文明内涵的丰富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安山从全球史视角探讨“文明”概念的生成与传播,批判了西方文明优越论和二元对立思维,强调文明互鉴是历史事实,文明的生命力在于包容与互鉴。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刘文飞剖析了俄罗斯与巴尔干关系的历史脉络,指出民族、宗教与语言文化是三大关键因素。他强调,俄罗斯在巴尔干国家形成中影响深远,并警示需关注大国博弈中的小国作用及文化维度,呼吁加强我国对该地区的学术研究。

与会专家还就当前区域国别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和框架问题进行了讨论。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东亚研究院院长韩东育指出,中国作为文明国家的兼容特性与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框架冲突,认为当前区域国别学面临理论框架尚未厘清便仓促推进的核心难题,呼吁在理论层面破解话语赤字问题。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费晟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应坚守学理根基,同时以平衡心态关注地缘政治边缘区域,以反西方中心主义视角推进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侯建新在发言中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应关注区域与全球的关联,避免零碎化,并指出文明互鉴需结合中国实际,加强基础研究。

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等四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和媒体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亚东“三宝”出雪山川藏携手闯市场
下一篇:时隔5年国内航司再次执飞中印航线:具有战略意义的空中通道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