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中国检方以“案件码”提升办案质效

2021-01-14 17:45 中国新闻网  -  3926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在几乎人人拥有“健康码”的中国,一些刑事案件也被“科学赋码”。通过近一年时间适用,当地办案质效有了明显提升。

  创建“案件码”及分类管控机制的是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民检察院。简单来说,他们将适用范围确定为提前介入及审查逮捕案件,通过量化评分、三色预警、动态管控,将检方的证据意识以及不断提高的证据标准在侦查初期即持续传递给警方,并从案件定性、证据收集、取证重点等方面实行同步引导。

  以对何某强奸案介入侦查工作为例。在嫌疑人“零口供”且痕迹物证灭失的情况下,检方针对问题逐一列明补证方向,引导侦查人员利用间接证据构建和完善证据体系,最终案件从“红码”转为“绿码”,嫌疑人也被依法逮捕。据统计,海盐县人民检察院自2020年2月应用“案件码”以来,刑事案件的退补率、延长率同比分别下降57.05%和60.77%。

  “案件码”入选了全国检察机关首批检察改革典型案例,并由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4日发布。

  这批案例共7件,还包括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检察院创建“三位一体”制度体系打造非羁押诉讼新模式等。

  因长期以来中国刑事诉讼案件审前羁押率偏高,羁押时间较长,羁押后被判轻刑、缓刑率较高等问题较为突出,“非羁押诉讼新模式”颇受关注。山东检方创建的“三位一体”制度体系以羁押必要性全流程审查、非羁押诉讼全方位保障、全社会支持为主要内容,让不该羁押、不必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免受“牢狱之苦”。近三年来,东营市捕前共分流4899人,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52.3%;判处缓刑人数3991人,占非羁押诉讼人数的81.4%。

  最高检有关负责人称,要对轻刑犯罪、过失犯罪、未成年犯罪等案件,积极推行“以非羁押为原则,羁押为例外”的刑事诉讼新格局。(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国际专家组抵达武汉
下一篇: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纪实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