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大洋洲艺术来沪展出:原始的远航与时间的轮廓

2023-06-02 10:04 澎湃新闻  -  157761

大洋洲的原住民艺术滋养了现代主义,虽然在19世纪中叶,欧洲人称来自大洋洲的作品为“原始”,但没过多久,它们的力量就撼动了西方艺术。

 

5月31日, 上海浦东美术馆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次联手带来“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展览展示了横跨四个世纪,包括大型雕塑、仪式面具、特色服饰和当代大洋洲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等110余件/组来自大洋洲文明的艺术品。展品诠释着大洋洲艺术令人着迷之处,不止是它本身,更是它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方式。

“‘时间的轮廓’通过融入大洋洲本地视角和新的开创性学术研究,重新激发了我们对大洋洲艺术的欣赏和理解,展览并汇集了非凡的艺术品,讲述了有关起源、祖先力量、仪式知识与表演的多元故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在开幕仪式上说。

展览名“时间的轮廓”来自1962年耶鲁大学教授乔治·库布勒(George Kubler)出版的《时间的轮廓》一书,该书以一种“复数的现在”(plural present)时间概念,希望赋予历史一种内在的主体性。而展览采用相似的视角,通过大洋洲艺术深入探讨“时间”的物质特性:如大洋洲的岛民是如何看待时间的?时间在纺织品、雕塑、绘画等物质性留存中,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这些“物”沟通过去与未来?

据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介绍,大都会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收藏,最初由纳尔逊 A.洛克菲勒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在大都会本馆展示了逾四十年。因目前洛克菲勒翼楼正处于修缮之中,馆内大洋洲展厅暂时关闭。这些大洋洲艺术品得以来到上海,这也是它们被纳入大都会馆藏后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展出。

“此次展览是纽约大都会的展览首次来到上海,也是大洋洲艺术品巡展的第一站。艺术有着一种连接的力量沟通着三大洲,传递出开放与交流,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陆家嘴集团副总经理,浦东美术馆董事长李旻坤说,“艺术品是船只,在过去、现在、未来以万物沟通。”

在大洋洲艺术中理解与他者的联结

展览分为“远航”“祖先”“时间”三大主单元,以岛屿群落为单位贯穿,表现了该地区人们与祖先、时间和环境之间的独特关系。展览通过对大洋洲艺术的研究与呈现,并非想要传递某种特定的世界观,而是希望让观众感受到思想的多样化与开放包容;亦提供一个反思的空间,让人们看到并更好地理解与他者之间的联结。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玛雅·努库(Maia Nuku)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洋洲艺术策展人,她身穿毛利人手工制作的披肩穿梭于满是大洋洲艺术品的展厅,似乎将太平洋的季风带到黄浦江畔。

“希望观众以全新的视角拥抱大洋洲的多样文化,了解南岛和岛民之间根深蒂固的联系,他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在广阔海洋中航行的民族,并在地球的三分之一土地上定居。”玛雅·努库说。

展览现场,胸饰,所罗门群岛,泰莫图省,圣克鲁斯岛 恩登德族艺术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在此次展出的百余件艺术品中,玛雅·努库个人最喜欢的是来自新西兰奥特亚罗瓦地区的绿玉吊坠(Hei-Tiki)。“我的祖母和母亲是毛利人,我也是毛利人,所以我与Hei-Tiki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年前我作为策展人在浏览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馆藏时,在一堆亚洲玉器收藏中发现了它。”玛雅·努库告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说,“这件绿玉吊坠展示了来自不同文化的玉器,对于新西兰奥特亚罗瓦地区的毛利人而言,Hei-Tiki表达了生命的活力和潜力,它的头偏向一边,如同一个新生儿的胚胎,让人感受到新的生命在黑暗的神圣中诞生。”

绿玉吊坠,新西兰奥特亚罗亚,毛利族艺术家,19世纪,毛利绿玉

 

吊坠 所罗门群岛,西部省,新乔治亚岛 20世纪早中期 芋螺壳 迈克尔·C·洛克菲勒纪念收藏,纳尔逊·A·洛克菲勒于1969年惠赠(1978.412.767)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讲述大洋洲生活有关起源、祖先力量的故事

约3500至5000年前,航海者驾船穿越东南亚各岛屿海峡,架起了一条通往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海岸线的通途,并继续向东定居于沿海群岛。他们身处蔚蓝海洋和闪烁群星的景观之中,在星罗棋布的岛屿间迁徙,以共同的祖先为纽带,用木材、树皮、纤维、贝壳和骨头等多样化的物质为媒介编织交换与相遇之网,艺术则赋予了大洋洲的生活以轮廓和形式,讲述着有关起源、祖先力量、仪式知识与表演的众多故事。

大洋洲艺术最早的欧洲收藏者是18世纪英国航海家、探测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以及随他一同踏上划时代发现之旅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需要指出的是,他们的收藏大多来自友好的碰面中作为礼物的交换)。但大洋洲艺术之美真正被世人关注则要到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将这些来自太平洋岛国的艺术品作为他们创造性灵感的“原材料”。

桨 布干维尔岛或布卡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木材,颜料 迈克尔·C·洛克菲勒纪念收藏,纳尔逊·A·洛克菲勒于1966年赞助购得(1978.412.1491)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在这里,这些艺术的存在是人类最早、最伟大的探险纪念碑。诸岛之间航行的独木舟、雕刻华美的船和桨,还有用木条做成的航行地图,这都是人类创造的奇迹。

展览第一部分聚焦“远航”,在策展人看来,这是“字面和精神双重意义上的航行”,这一部分引入了艺术品作为“船只”的观念,展现了岛民与独木舟和船只之间的关系。其中来自不同岛屿的独木舟船首雕像讲述着相似却又不同的文化。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便是和独木舟有关的作品,在新几内亚西北海岸,独木舟的船体、船头和船尾饰的装饰性雕刻,常被比作一个身着盛装的男子。

展览现场,独木舟船头板(左)和祖先雕塑

 

这些船头饰物通常由两个部件组成,一个固定在船头的水平部件,和一个可拆卸的垂直船头装饰物,即玛尼(Mani)。玛尼通常呈现鸟、人和鱼的。大多由一个中央镂空垂直的主体组成,顶部是一个较大的、相对自然的鸟形,两侧是更具风格的鸟、鱼和人头。这件藏品可能描绘了一只海鸟正在帮独木舟船员寻找鱼群。

展览现场,独木舟船首装饰玛尼。

 

循着展线往里走,呈现出的是一个更为宽广宏大的海上世界。祖先雕塑、独木舟艏柱、船桨、梳子、仪式裙、祖先柱等,呈现了一个生死空间。

现实中的海洋和其精神意义上的航道都与时间的概念密切相关。独木舟将岛民带往新的大陆,而祖先雕像、头骨和圣骨匣则被视为先祖亡灵临时栖居的船只。出自新几内亚西北部极乐鸟湾的祖先雕像代表的是刚刚去世的人。这些雕像保存在家族房屋内;每当要踏上危险的航行时,可以携带雕像作为精神支柱,以保佑平安顺利。

第二部分“祖先”延伸了这一概念。展示了一系列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及其沿海岛屿的作品,这一部分将在世的部族与原始祖先联系起来,强调了仪式建筑的作用。

巴布亚新几内亚塞皮克河地区的大型仪式屋被视为创始祖先的化身。其中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讲述了鳄鱼祖先所创造的世界,以及人们与生长于土地、用以维系生存的作物和植物紧密的关系。

鳄鱼是塞皮克河流域雅特穆尔人和萨沃斯人仪式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根据一则雅特穆尔人的创世记载,人类栖居的旱地是由一条鳄鱼创造的。此外,这里的人们相信地震引起的电闪雷鸣也是这条先祖鳄鱼造成的。展览有诸多带有鳄鱼意向的作品,不同的作品展示出原住民源自自然的造型能力。

展览现场,与鳄鱼祖先相关的作品。

 

另有一件名叫“明杰提米”(Minjemtimi)的祖先雕塑,被刻画成肌肉发达的强壮成年男性形象。他的身上带有年轻男子在成人礼上获得的疤痕:胸前有两枚新月形图案,左肩向下到背部之间有一块凸起的切痕,旨在效仿鳄鱼鳞甲。这位神灵的形象带有部族鲜明的鳄鱼元素,彰显超自然神灵作为部族长治久安的守护者。

展览现场,名为“明杰提米”的祖先雕塑(左)和仪式用板

 

此外,规模庞大、装饰华丽的仪式屋内部为讲述故事创造了戏剧性的环境。在持续数天或数周的仪式中,人们在仪式屋里适时奏响槽鼓和鼻笛,其低沉铿锵的音调被视为祖先发出的“声音”。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作品之一,是一只出自瓦努阿图北部、用一棵树的完整树干挖空后雕刻而成的高耸槽鼓。在仪式演奏时,乐手会适时敲打它狭长的竖缝边缘,鼓腔共鸣产生了铿锵有力的音调,人们将其视为被唤醒的祖先的“声音”。

展览现场,巨大的槽鼓,廷 · 姆维伦(活跃于1960年代)受塔因 · 马尔委托创作,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木材,颜料

 

同样醒目的还有1972年拜宁族艺术家创作的树皮布面具,这是人们在篝火旁彻夜激情舞动时佩戴的。面具框架由劈开的竹子制成,并包裹了一块原色树皮布。上面绘有红色和黑色的图案,两件并陈于一个展柜中的面具,一个圆形的外观暗示了树叶之神;而另一个顶部分成两半,表明它可能代表了一种与特定树木的树枝分叉有关的神灵。

展览现场,面具,拜宁族艺术家,1972年,竹子,树皮布,颜料

 

在展览中,你仿佛能感受到海洋在你的独木舟下起伏,听到海鸟的叫声,看见鱼的背鳍。依海而居,还能建立同海洋的其他居住者的亲近关系。你能感到被自然世界所包围,仿佛身处一只小船中,处处都是对自然的观察。不过,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不想拘泥于现实主义。于是,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神。

展览现场,艾勒玛族艺术家创作的面具

 

展览最后一章以“时间”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大胆、创新的作品,对太平洋地区艺术的“效力”展开阐述。视觉上充满活力的创作探索了大洋洲各部族如何利用艺术来操控时间,并确保它在感知上延展至当下。

展览现场,来自19世纪复活节岛上的“蜥蜴人”雕塑和女性雕像。

 

19世纪复活节岛的“蜥蜴人”雕塑和毛利人的仪式用品,看起来就像现代艺术家的粗创作。显然,太平洋对于现代艺术的贡献尚未被证实,或者充分理解。

 

在此,艺术与现代主义不同,不是为美术馆或懂得美学的精英制作图像。这里的物件表达了一种生活方式。展览不仅为我们搭建起穿越过去的桥梁,还令我们一窥来自大洋洲祖先的智慧与知识如何对当今生活产生影响。

 

本次展览由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浦东美术馆合作举办。展览将持续至8月20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推介会亮相韩国
下一篇: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医学的人体空间理念及实践”讲座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