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月之背面的土和正面的有啥不同?“嫦娥”采集的月壤亮相上海

2025-07-16 10:38 澎湃新闻  -  117138

20年,中国的“探月人”是如何一步步将千年揽月梦化为现实的?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是如何实现月壤样品等自动采集返回的?7月15日,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世博会博物馆对公众展出,通过珍贵的实物实证与详实的历史档案,回溯月球探测之路。

本次展览系统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所走过的月球探测之路。在月壤展厅,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正面样品以及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同框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一个其貌不扬的庞然大物前围满了观众,听说它经历过“太空之旅”,还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观众听得不是很懂却激发起了求知的欲望。展厅内实物展品还包括月球挖取采样装置、月面展示国旗、探测器模型等。

形似一个“倒扣的碗”,表面布满蜂窝状结构,金属质地的外观呈现被火燎过的斑驳状……在“九天揽月”展览现场,这一其貌不扬的展品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这个“庞然大物”究竟派什么用场?

“这是嫦娥五号返回器,从月球正面采集的月球样品就是由它携带,穿越地球大气层,成功返回地球。“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夏海东介绍说。

在中国20年的月球探测历程中,我国通过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带回了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样品,其中“嫦娥六号”更是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举世瞩目。

月壤展厅内,并列而置的两个透明容器内,指甲盖大小、呈灰黑色粉末状的物质即是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带回的部分月壤。观众俯在展柜前,端详良久,月球正面样品和月球背面样品肉眼确实看不出区别,然而其对于科研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意义却不可估量。

同一时刻,同一轮月壤,相隔千里却共享星河。据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当观众在此凝视月球上的“宇宙尘埃”时,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同一批月壤正吸引全球目光。“这是中国航天献给全人类的浪漫科学诗篇。”

眼前的“返回器”即是任务成功实现的重要一环。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它们都由四个航天器组成,从下到上分别是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器在任务中接力工作,最终带回中国人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样品。

“返回器”旁边展出了嫦娥六号探测器1:2模型,观众得以更清楚知道四个航天器的组合构造。“展览通过实物和历史档案的展示,向观众生动揭示了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是如何携珍贵的月球样品凯旋而归,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航天千年揽月梦的,不失为一次难得的航空航天的科普。”夏海东说。

从“嫦娥一号”开启中国深空探测篇章,到“嫦娥五号”携月壤凯旋而归,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展览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为主线,通过珍贵的实物实证与详实的历史档案,系统讲述了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波澜壮阔的20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将千年揽月梦想化为现实的艰辛奋斗史,也是一曲举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智慧赞歌。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系列巡展此前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北京天文馆等地举办。本次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站作为巡展的重要一站,展期为期2个月(2025年7月15日 - 9月15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阿拉伯国家青年来沪访学 亲身感受中国科技与人文
下一篇:到这些博物馆里“文化避暑”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